福州构建“1+N”专科联盟体系 推动医疗资源深度融合,让闽东北群众就医更便利
名医专家常态化下沉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新生儿急救有了“绿色通道”,危重新生儿通过儿科联盟一键转诊福州……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变化,源于福州市创新构建的“1+N”医学专科联盟体系,正悄然改变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群众的就医体验。
近年来,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纲要要求,推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分别牵头组建闽东北儿科、骨科、肝病等专科联盟,形成“1个统筹协调机制+多专科协同推进”的“1+N”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闽东北儿科、骨科、肝病联盟已吸纳成员单位173家,2025年新筹划的肺病专科联盟也已收到60家医疗机构的积极回应,区域专病防治网络日趋完善。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福州探索出技术、人才、服务“三维协同”的创新路径。
技术协同方面,通过“名医工作室”“师带徒”“联合工作站”等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截至目前,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等3家联盟牵头医院累计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立名医和专家工作室35个、开展技术帮扶超3900人次、推广新技术20项。
人才协同方面,3家联盟牵头医院构建“免费进修+专项培训+学术交流”的培养体系,累计接收免费进修121人次、培训医护人员近1500人次、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与培训班40多场,推动区域诊疗服务同质化发展。
服务协同方面,搭建远程诊疗、委托检测和双向转诊平台。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3.7万多次,联合南平市相关单位开展“医防融合肝健康促进共建项目”,累计筛查3076人;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累计接收联盟成员单位呼吸道病原委托检测3万例、接收危重患儿转诊400多人次,有效实现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利用。
通过专科联盟建设,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医疗资源实现高效流动和互补共享,基层诊疗能力明显提升,福州市属医院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福州经验”,为全省区域医疗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继续深化专科联盟建设,进一步推动肺病专科联盟、精神专科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为闽东北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贡献卫健力量。(记者 颜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