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科创产业人才“三向发力” 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
乌龙江畔,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风起潮涌。福州高新区科创中心内,一批批首发首创产品争相发布,创新热潮涌动;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光电企业集聚,研发实验室里,核心技术突破在即;高新区最大的蓝领公寓——南湖公寓即将投用,助力1.2万产业人才安家……行走于福州高新区,处处是争分夺秒的施工景象、处处是经济发展的活力脉动。
1991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擘画和推动下,福州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30多年来,作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之一,福州高新区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先行示范,在城市更新布局上先声夺人,在城市品质提升上久久为功,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主阵地、成果转化首选地、青年人才集聚地,持续为全省、全市经济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福州高新区全貌。
福州高新区科创中心
——立新求进 打造首发、首创聚集地
【一线直击】
福州高新区科创中心位于创新园三期E楼一层,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于2025年5月投入使用。“该中心是全面展示福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成效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园区企业首发首创产品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平台。”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薛凯敏介绍。
走进科创中心,全球、全国首发、首创新技术、新产品琳琅满目,围绕芯、智、生、新4个板块,集中展出区内20余家代表企业30多项成果。
——在芯片板块,中科芯源展出了全球领先的透明荧光陶瓷产业化新一代LED照明技术和新材料,易兆微电子带来了国内领先的短距离无线传输芯片;
——在人工智能板块,有来自海创光电的世界上尺寸最小,功耗最佳的激光雷达元器件及模组;
——在生物医药板块,吉特瑞生物打造了全球首个以废弃贝壳为原料的高端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在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东方电气研究院呈现了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以及新产品10kW级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东波一号”。
此外,科创中心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区,“升腾小胖”等多项展品具有互动体验功能,并与无人机(系统)产品展示馆及楼内灵信科技、空间矩阵等企业展厅互为联动,多维度、多领域展示高新区科技创新成果。
东方电气研究院呈现的10kW级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东波一号”。
【高新经验】
“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凸显了其在扩大内需、增加优质供给上的重要作用。
首发之“首”来自创新。从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相继推出,到首个、首次、首发成为常态……近年来,福州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光电、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园区企业创新产品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既离不开政府层面的科学引导与有力支持,更需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近年来,福州高新区推动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研发龙头先后落地,着力攻坚光电、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营造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福州高新区统筹规划、精心布局,在实验室、研发中心周边配套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分中心,将实验室到车间缩短到“一条马路的距离”,推动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作用。
在立新中求进,今天的福州高新区,已成为福州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目前园区汇集458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2500家,占全市约54%、全省约18%,其中主体园(托管区)超1500家,占全市约32%、全省约12%,创新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光电企业集聚,企业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研发产品。
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
——聚“链”向“新”争做福建省标杆科技产业园
【一线直击】
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坐落在福州高新区两园片区的核心区,位于智慧大道与尧溪路交会处,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23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分A、B区开发建设。重点引进5G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科技企业。
该项目于2022年10月21日土地摘牌,通过“并联审批、并联验收”,做到土地摘牌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开工和竣工时间均比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条款提前15个月,开创了产业园行业的“高新速度”。目前,产业园A区15万平方米已于2025年初投产,B区10万平方米已全部落架,正在进行公区装修和市政景观施工,计划2025年底投用。
智慧化的花箱道闸、现代感的建筑立面、环绕园区的背景音乐、唯美流动的线束喷泉……走进园区,迎面扑来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让人耳目一新。除了直观可见的品质标准与管理细节,园区在配套服务层面同样发力,打造出总面积约5300平方米的产业服务中心,配备食堂、健身房、共享书吧、休闲茶室等服务空间,集产业、运营、生活、服务于一体,一站式满足入园企业和员工的各项需求。
以技术创新夯实运营管理核心竞争力,园区不断释放智慧效能:新科技和多项设计专利,大大提升了园区运营管理的效率。保利通信(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仁武介绍,园区配备1000个探头及监测传感器,对日常运维、安防联动、综合管理、招商运营、能源监控等各项数据实现精准采集,数据实时传输至园区运营平台的智慧大脑,进而实现分析预警、联动可视,提升了园区安全性和管理效率,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证件代办、政企协调、法务服务、税务咨询、企业家成长、产品推广、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不同阶段、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全方位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已引进深圳芯锋科技、青岛芯笙科技、创芯微科技、光旭科技、威泰思光电、优恩立光电、百晶光电、昱新科技、三立电子、伟亿科技、派利德科技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其中已投产22家,投产率达85%,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500人,纳税超5000万元,园区正以建设福建省标杆科技产业园为目标,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努力打造区域科创发展的新引擎。
“项目发挥央企资源和团队协同优势,采取预招商、定制招商、基金招商、联合招商等灵活措施,结合福州高新区光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基础,招引优质的高新企业,入园企业100%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占比80%。”曾仁武表示。
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新增年税收5亿多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将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新质生产力的又一重要载体。
【高新经验】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保利通信高新科技产业园依托保利央企优势,以“创链、强链、补链”为目标,重点引进5G通信、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数字金融等高新科技项目,为我市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带来累累硕果,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势成链。
今年,福州高新区持续深化“奋勇争先”行动,重点围绕光电、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展开招商工作,灵活运用16项176条招商政策,用好载体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订单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扩大倍增效应,成功入选省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链发展壮大还离不开政府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福州高新区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气温”适宜,“阳光”“空气”“水分”充足,“工业树”“产业林”就会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依托于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高效的政务服务机制,以及优质的产业配套资源,福州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光电、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低空经济等“X”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121X”产业格局。通过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福州高新区正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凭借完善的创新生态,为企业成长赋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湖公寓项目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即将投用。
南湖公寓
——聚才安家 构建区域最大蓝领人才社区
【一线直击】
舒适的居住环境、齐全的基础设施、拎包入住的服务体验……每天辛勤工作之后,回到温暖自在的家,获得片刻轻松和治愈,是青年职工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在福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试点蓝领公寓——南湖公寓项目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即将投用。
该项目毗邻省电子信息集团信创产业园、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等,总投资约14亿元,占地面积约88.7亩,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建设14栋高层租赁住宅、项目预计2026年1月交付使用,将有效填补片区蓝领公寓空白,为1.2万产业工人、青年人才及技术骨干提供安心、舒心的居住环境。
“公寓租金低于同地段市场价,满足高新区人才多元化需求,同时,公寓还提供‘拎包入住’服务,标配全屋家具家电、集成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系统,大大提升居住便捷性、安全性与现代化体验。”项目现场负责人朱宗锋介绍。
为更好服务企业,解决员工“职住分离”通勤问题,南湖公寓还提供了定制化的公共出行服务,服务半径覆盖信创产业园、兆元光电等生产型企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稳定生产队伍。同时,公寓的落成将显著提升高新区人才吸引力与黏性,通过围绕项目形成活力社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和配套升级,实现“以产聚人、以人聚城”。
【高新经验】
人才聚,则事业兴。多年来,福州高新区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通过优化公寓环境、升级基础设施、提供暖心服务等措施,不断为辖区人才打造美好生活,让他们住得安心、舒心、放心。
在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方面,福州高新区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园区创新出台了《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关于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等政策,涵盖了人才激励、创业扶持、成果转化、住房保障等各方面共15项127条,形成较为完善且具有高新区特色的“1+1+N”人才政策体系。
以创新人才为核心、五链融合为路径,今年来,福州高新区承办“好年华 聚福州”线上线下招聘会等活动30多场,共有300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近2万多个,涵盖2000多种岗位类型,投递人才简历10500份,超50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先后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签订校地人才合作协议,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人才输送合作关系,一次又一次“城”与“人”的双向奔赴精彩上演。
聚焦创业扶持、人才政策落地及两岸人才融合等重点领域,福州高新区稳步推进人才工作。截至今年8月,累计服务人才超5000人次,发放各类补贴超2000万元,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认定104人,人才公寓入住率达75.3%。全区累计引进(含合作)院士32人、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2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
在福州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人才活水”汩汩涌流,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竞相迸发。(记者 林榕昇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 谢晖玉图片由记者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