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加码发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和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年度工作要求,统筹谋划、齐抓共管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强化泉州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中的引领和担当。
持续打造
“海丝”经贸开放新高地
泉州成立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总指挥部,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式启动“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推广“泉州智造”+“侨商力量”优品出海“泉州模式”,目前已布局21个海外展销中心及141个公共海外仓。
在加快新业态健康发展方面,实施跨境电商三年行动,在全省首创培育外贸集聚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集聚区)等载体,目前已建成40多个各具产业特色的集聚区。制定《泉州市打造“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举办2025“泉州时尚周”,联动石狮国际纺博会、晋江国际鞋体博会开展24场活动,全网曝光量超15亿次,意向成交额超580亿元。
在释放数智经济新效能上,今年我市成功举办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加快数智领域项目蓬勃发展。卫星遥感空天应用方面,泉州卫星运控中心一期场站正式运营,可接收国内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数量超过140颗,接收范围覆盖东南沿海及西太平洋区域。5G基站布局方面,泉州累计建成5G基站超3万座,数量领跑全省,高速光纤网络全域覆盖。依托泉州先进计算中心、三大运营商算力中心等,全市已建成智能算力61.87P,正在争取推动石狮腾讯云4000P、两岸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300P等项目落地。
加快构建
“海丝”立体联通新交汇
近年来,泉州深度融入“丝路海运”战略,截至今年上半年,泉州港开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运航线已达36条,其中直达东帝汶航线是目前我国到东帝汶最快的海运航线。石湖作业区4—6号泊位正式对外启用,迈入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外贸集装箱港口行列。锦尚作业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新增5个对外开放泊位,外贸海铁联运出口业务首次成功实践。
提级做强“丝路飞翔”工程。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园(一期货运站)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已完成工程主体结构验收和室外整体形象工程。机场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进境水果海关指定监管场所建设获海关总署批复,改扩建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
推动物流枢纽总部加快建设。截至目前,中国邮政泉州智慧物流园项目取得用地规划许可;圆通速递福建智创园项目正式投产;泉州晋江陆地港、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等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陆地港泉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开展国际进口快件业务,将机场的国际货运功能延伸至陆地港,2025年上半年快件进口报关量超85万件,进口贸易额超3200万美元。(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肖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