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跨村联建模式
织就联建经纬网 奏响乡间共富曲
福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跨村联建模式
游客在福清市三山镇滨海栈道漫步。(福清市委组织部供图)
近年来,福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跨村联建新模式,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动为着力点,打破村域界限,整合资源,凝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谱写一曲乡间共富的动人乐章。
截至目前,福清累计组建跨村联建党组织25个,覆盖81个行政村;对接项目134个,累计收益960余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年平均增长近7万元,先后带动3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筑牢组织根基
凝聚党建引领合力
发展海水温泉、打造花蛤小镇、借势瀚海蓝色经济产业园……近年来,三山镇不断迎来发展机遇,这背后,组建一支支持发展的生力军尤为关键。为积极融入“一城两湾,山海联动”战略布局,当地统筹推动嘉儒、北陈、沁前、泽朗、后洋5个区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成立北部湾中心村党委。中心村下辖19个自然村、2.27万名村民,其中包括369名党员,通过“四抓四促”工作法实现村集体收入和星级支部同步跃升。
为强化组织建设,三山镇中心村党委成立以镇党委组织委员任党委书记、包片领导任党委副书记、各成员村党组织书记任委员的班子架构,精准储备24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后备干部。同时,积极践行“融领青锋”计划,成立三山“榜young”青年党员先锋队,构建126个治理网格,推动先锋党员下沉网格一线。
三山镇的实践是福清创新组织架构,构建联建体系的一个缩影。福清各乡镇积极推动组织联建创新,设立中心村党委,统筹整合各村资源,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并制定《中心村党委运行规则》等制度保障运行。党员在跨村联建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有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产业链党建,利用专业知识协调产业链资源;有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下沉治理网格一线,有效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聚焦产业发展
激活村集体增收引擎
在上迳镇,鳗鱼养殖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去年,立足梧岗、南湾、县圃三个村的产业基础,上迳镇组建了鳗鱼产业联合党委,成立由12名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攻坚专班,制定鳗鱼产业发展规划,并依托全省首家养鳗场旧址资源和鳗鱼加工工业旅游体验,构建“产加销游”全链条发展格局。
通过“鳗鱼+”融合发展模式,集工业旅游、美食品鉴、文化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得以建成。“党员冲锋在前,6名养殖能手结对帮扶12户群众发展鳗鱼养殖,领办鳗鱼馆建设、鳗趣乡野稻田音乐节等3个特色项目。”上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镇党校还与天马科技集团、嘉懿禾职业培训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教学实践基地,开展4场技能培训,培养出“土专家”和“新农人”共16名。
福清市借助跨村联建整合资源,不断培育特色产业。东张镇推进全域步道建设,串联沿线景点与特色点位,打造农文旅融合观光项目与红色研学线路;三山镇依托海水温泉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建设滨海栈道等项目,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党建引领下,不少企业、合作社也加入其中。三山镇深化与中闽风电、华电风电合作,引入资金共建文旅项目;东张镇则发挥中心村党委作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推广销售农产品,打造集约化园区,发展新业态,实现企业与乡村互利共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基层治理
构建联动治理格局
今年“五一”,以爱情为主题的东张镇云中漫步悬空栈道亮相。漫步其中,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在东张镇,跨村联建对于基层治理的提升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见一二。
东张镇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全面铺开村级党组织党员联户“1+10+N”制度,将参与跨村联建的9个村划分为40个红色网格,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到户”的联系群众治理网。在爱河护水方面,明确9名中心村河道专管员,长效化落实河道巡查,组织河长日活动,与周边乡镇联合开展巡库巡河行动共计10余次;组织中心村青年党员开展座谈会5场,谋划“水保护”、挖掘“水文化”。在加强环保意识方面,组织中心村党员开展植树造林等主题党日活动,实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方法,在中心村试点“截污管网+污水处理站”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通过跨村联建,福清各乡镇完善治理机制,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良好局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
福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跨村联建模式,以党建为核心,完善组织体系,发挥党员作用,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探索多元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记者 钱嘉宜 通讯员 融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