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担保增信架金桥 小微“三农”沐“春风”
福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福清市汇融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走访中印尼“两国双园”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冷库。(福州市委金融办供图)
在福清石竹山脚下,文旅项目石竹山庄正在焕发新生。
石竹山庄项目负责人说:“我们计划对现有设施进行扩建和改造升级,新增酒店餐饮设施及精品民宿,但面临资金缺口,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需求。”这一困境随着“福旅保”产品的推出迎刃而解。日前,福清市汇融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联合工行福清分行,创新采用经营权质押模式,为项目提供500万元担保贷款。
“该产品精准抓住了文旅行业轻资产的特点,让‘一纸山水’也能变成真金白银。”项目负责人说。
石竹山庄项目获得贷款,是福州市创新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的一个生动案例。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市通过引导政府性担保机构加强银担合作、拓展“总对总”“见贷即保”等业务模式,各政府性担保机构结合地区产业发展融资需求,创新开发了“两国双园保”“福权贷”“乡村振兴贷”,还推出特色农业担保产品“鳗鱼保”“种植保”“花蛤保”“渔排托管贷”等。
轻资产的福州思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只用了5个工作日就获得300万元担保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5个工作日,这解了我们拓展市场的燃眉之急。”思飞公司负责人说,科创型企业往往因为缺少可抵押资产,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思飞公司研发的智能云媒体电子价签广泛应用于大型商超,准备进一步拓展市场,却因轻资产特性一度面临融资瓶颈。后来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联动——福州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见贷即保”服务,福建省闽投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再担保,成功贷款30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去年7月24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等4部门联合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截至6月末,福州市今年新增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业务金额3.96亿元,占全省科技担保计划业务金额的41.28%;在保余额6.95亿元,占全省科技担保计划在保业务规模的47.9%。这组亮眼数字背后,是“构建科技金融体制”部署的基层实践,更是财政部等四部门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在榕城的落地。
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不断,缘于福州市构建了完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2016年以来,福州市逐步构建起覆盖市县两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市级层面推动建立福州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并推动成立7家县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同时,福州市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金融机构合作、担保公司运作的工作机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设立有融资需求、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或“三农”主体项目储备库,筛选优质项目批量化推送至政府性担保机构。福州市还出台《福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管理实施办法》,支持政府性担保机构和银行在风险共担前提下推进“见贷即保”,提高金融获得感。
“这套体系就像毛细血管,把金融活水输送到经济末梢。”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福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的主题,推动金融系统讲政治、为人民、守纪律、有担当,持续提升政府性担保机构精准服务水平。
在永泰县永阳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支农、惠农、扶农”以及“坚守服务小微三农”的标语格外醒目。这家成立3年多的机构,2024年底获评全省经营指标优秀机构,近日又被省再担保公司评选为2024年A等级优秀合作机构。永泰县有关负责人说:“永阳担保公司开拓创新意识足,充分发挥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经济发展‘稳定器、放大器、助推器’的作用。”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服务市场主体超过1000户,为超800家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解决了4.3亿元的融资担保需求。
“我们要让政府性融资担保既当‘及时雨’,又做‘稳压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福州市将持续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发更多创新产品,扩大“见贷即保”业务覆盖面,完善智能风控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三农”和普惠领域。(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池云晴 罗珍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