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守护福州上万棵“绿色瑰宝”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守护福州上万棵“绿色瑰宝”——
树树有档案 棵棵有人管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4日召开的《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上获悉,这部法规自去年元旦施行以来成效显著,福州市上万株古树名木已实现棵棵有人管,一年来还有30株濒危古树名木获得抢救复壮。
鼓岭千年柳杉枝繁叶茂,吸引市民游客打卡观赏。记者 石美祥 摄
摸清“绿色家底”
推进精细管理
据统计,福州市园林部门主管的古树名木有1582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名木83株、二级保护古树1499株;林业部门主管的古树名木有8574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名木232株、二级保护古树816株、三级保护古树7526株。当前,市、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均明确了管理人员,落实日常养护责任人。
在推进精细管理方面,强化信息化监管,开展城市古树名木专项测量,完善古树名木基础信息,建立“一树一档”。扎实推进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工作,开展一般性养护和专项保护,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
开展科学研究
保障资金投入
福州市牵头编制和修订省级古树名木技术标准2项,启动鼓岭“柳杉王”与于山“月朗风清”榕树的繁殖试验,收集全市重点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开展繁育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逐步构建福州古树名木基因资源保存圃,强化古树名木遗传基因保护工作。
在加强资金保障方面,2024年以来安排财政资金317万元,用于古树名木巡查、抢救复壮、微公园建设、保险保费补助及保护宣传。积极争取省级支持,投入150.8万元开展“福建最美古树群”保护及古树保护工作。创新引入社会资本,与蚂蚁集团合作首创“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企业支持”模式,首批注入93.9万元,实施古树健康巡护+救护。
统筹数据应用
破解保护难题
如何协调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福州将城市古树名木空间数据应用到多规合一平台,通过选址预审、工规联审、施工监管、验收闭环四阶段部门联动,开创“源头预警—过程管控—结果倒逼”保护模式。新建项目避让古树保护范围、建设单位前置提交保护方案、土地核验与古树保护同步验收,市直部门在工作中协同监管接力保护古树名木,有效兼顾项目建设效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福州还首创“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模式,构建起“政府主导、司法护航、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的综合保护新格局。
福州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古树特色景观。在城区,于山公园寿岩榕、马尾“中国塔榕”、石厝教堂古银杏、三坊七巷古流苏、西禅寺宋荔、三坊七巷小黄楼的苹婆、二梅书屋的荔枝等热门打卡点,均吸引众多媒体和游客关注,成为福州特色文化新名片。在乡间,永泰同安油杉王入选“中国最美古树”,闽侯青口榕树王获评“中国十大最美古榕树”,10片古树群获评“福建最美古树群”。
扩大保护力量
探索数字监控
就保护古树名木的社会力量需进一步加强、新技术赋能保护有待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文旅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等问题,接下来福州将采取措施夯实保护工作。
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将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督导,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积极引导单位、个人参与古树名木捐赠、认养,增强社会力量的参与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探索新技术应用方面,将加强新型数字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中的应用,探索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新技术开展动态监控,掌握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水平。
在打造“古树+”文旅品牌方面,将古树名木纳入乡村游、古厝游等主题线路,丰富特色旅游休闲产品。借力数字峰会、海丝国际旅游节等节点,围绕特色古树名木推出一批智慧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体验。
记者还了解到,对于擅自迁移、砍伐、破坏古树名木及破坏其生长环境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将加大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推动古树名木全过程保护落到实处。(记者 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