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一场晚会的哲学叩问与城乡共生的美学实践

2025-09-30 09:18:10 来源:海峡城市网

微信图片_2025-09-30_091941_654.jpg

夜深了,壶山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沉静,木兰溪的流水声仿佛从时光深处传来,轻轻敲打着每一个莆田人的梦。在莆阳福道“天空之镜”下,政协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身影,倒映成2025年秋夜最动人的风景——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深情回响,更是“宋韵闽风、烟火莆田”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

今夜,月光为莆田铺就一卷诗意长轴。循着委员们的履职足迹,我走进这幅名为“和美莆田是我家”的立体画卷。每一个节目都是一颗珍珠,每一个奋斗的身影都是书写者,被“和美莆田”的金线串成璀璨项链。站在“天空之镜”漫道上,俯瞰这片充满温度的土地,遥望万家灯火与星辰交织,我忽然觉得,故乡从来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融在血脉里的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壶山兰水间,藏着一方水土的灵秀与厚重。

仙游金溪村的茶山云雾缭绕,市政协委员黄世统带来的《蜚山翠茗,香满闽中》,不仅是一片茶叶的故事,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郑爱霞老师的《神仙游》在夜风中响起,歌声清越,仿佛让仙游的山水瞬间活了过来——原来“神仙游”并非虚幻,而是这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寻常人间。

漫步荔城后黄社区,侨乡风韵在砖石间悄然流淌;踏响兴化古街的青石板,曾幸彬委员的《千年古街情》让古谯楼的晨钟暮鼓再次回响。城厢的桂圆熟了,涵江的荔枝红了,杨黎委员的《桂圆献礼,茶韵焕新》与林雅丽委员的《龙眼树下》,让甜蜜的产业在歌声里生根发芽。郭玲玲委员笔下的《荔林水乡,田园牧歌》,与陈少君老师的《兴化湾》相映成趣,勾勒出涵江水乡的温婉与富饶。

南日岛的海风,吹来了耕海牧渔的豪情。林捷委员的《富美渔村,海岛风情》与吴梦纯常委的《大蚶山之歌》,将海的辽阔与人的坚韧融为一体。最终,所有的乡土情结汇向妈祖故里——李少霞委员诠释的《妈祖福泽,莲池焕彩》,在《妈祖》的合唱中升华为跨越海峡的大爱。这片土地,用山水与人文,编织成一幅名为“家乡”的锦绣长卷。

乡愁若只停留在记忆中,便少了生命的张力。

今夜,莆田的产业故事在月光下悄然绽放。首批莆田优品“诚信推荐官”接过使命,托举的不仅是商品,更是莆田人“诚”字当头的立世之本。百威精酿与百家餐饮名店的联盟,兴化古街的招商签约,不仅是商业的繁荣,更是传统与现代在烟火气中的交融,一个城市在守正创新中的文明接力。

最打动人的,是龟山《月中香》的重生。林雅丽委员与朱青韵老师的歌声里,唐宋的月光、禅茶的清寂、红乌龙的醇厚,交织成一片叶子的千年之旅。这片叶子,连着历史与未来,系着乡土与梦想,正是莆田产业在守正创新中的诗意表达。复茂饼家的“莆田第一饼”、非遗美食的匠心独运,更让产业的根脉深扎于文化的土壤中。

产业的根基,深扎于同心的土壤。

市朗诵协会的《和美莆田,共同富裕》字字铿锵,将各界心声凝成时代强音。台胞张玲惠与张顺委员共唱的《但愿人长久》,让海峡月色在音符间流转——原来,两岸共望的从来都是同一轮故乡明月。

当莆田学院合唱团唱响《领航》,青春的信念在旋律中展翅高飞。全场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则将所有的乡土情愫、产业梦想、同胞血脉,汇成同一颗中国心的澎湃跳动。这一刻,个人与家园、传统与时代、乡土与国家,在月光下完成了最深情的对话。

烟火莆阳,诗意长存。

今夜,四大展区的饼香茶韵、非遗技艺、啤酒兴化粉,不仅飘散着食物的香气,更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莆田的美,既在《神仙游》的山水清音里,也在《领航》的时代强音中;既在龙眼树下的烟火温情里,更在《我和我的祖国》的赤子深情中。

月光为纸,岁月为墨。在“和美莆田是我家”这幅长卷上,每一个莆田人都是执笔人,用奋斗与热爱,写下对这个时代最深情的注脚。壶山兰水依旧,而莆田的故事,正随着木兰溪的歌声,流向更远的远方。

月照壶兰,在回仙游的高速路上,仔细回味市政协唐群英先生参与晚会策划时的感想,我忽然悟道:原来这场晚会,是市政协主席沈萌芽精心酝酿的一场哲学叩问,一次城乡共生的美学实践。

这是时间的哲学:在月光与灯火之间。

壶山沉默,兰水低吟。当“天空之镜”倒映出漫天星火与人间烟火,这个秋夜便不再是时序中的一个节点,而成为连接古今的时空甬道。政协委员与各界群众的身影交错,仿佛文明的接力者在完成一场无声的对话。

月光在这里被赋予了哲学意味:它既照亮千年古谯楼的砖石,也辉映现代产业园区的玻璃幕墙;既洒向妈祖故里的袅袅香火,也流淌在电商直播间的数字洪流中。黄世统委员讲述的金溪茶山故事,郑爱霞老师《神仙游》的女声吟唱,都在回答一个永恒命题:在剧变的时代里,何为不变的“乡愁”?或许,乡愁不是怀旧的伤感,而是文明延续的精神锚点,是我们在奔赴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携带的文化基因。

这是文脉的河流:从古谯楼到兴化湾。

当《千年古街情》在夜风中飘荡,青石板路便不再是冰冷的石材,而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载体。古谯楼的晨钟暮鼓、梅峰寺的佛音梵唱、兴化古街的骑楼廊柱,这些物质遗存之所以动人,在于它们始终与人的情感同频共振。

文脉的传承需要创造性转化。《月中香》MTV让唐宋贡茶在当代艺术形式中重生;非遗食品与百威精酿的对话,传统兴化粉与现代餐饮的融合,都是古老文明与年轻语汇的握手言和。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让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正如木兰溪千年不息的吟唱,曲调虽随时代更易,精神内核始终如一。

这是产城人融合:一种发展的美学。

晚会的深刻之处,在于将产业发展置于人文精神的观照之下。“诚信推荐官”的使命承接、百威雪津的餐酒融合、兴化古街的招商签约,看似是经济行为,实则是文明价值的当代实践。

产城人融合的本质,是让经济发展与人的幸福感同向而行。荔林水乡、富美渔村,都在探索一种新发展范式:产业不是自然的对立面,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媒介;城市不是乡村的终结者,而是城乡共荣的推动者。

这是共生的智慧:从乡土中国到数字中国。

这场晚会呈现了莆田独特的发展智慧:既守护“土”的厚重,也拥抱“流”的灵动。茶叶、桂圆、荔枝、海产,这些扎根于特定水土的物产,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广阔市场;古街的石板路与数字支付并存,妈祖信仰与短视频传播共舞。

这种共生智慧启示我们:现代化不是割裂传统的激进革命,而是文明基因的迭代升级。《和美莆田 共同富裕》与《领航》的相继响起,正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突围——用最当代的方式守护最传统的价值,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地方性知识,这或许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莆田观照。

今夜,月光如水,洗净铅华。

壶山兰水间,古人与今人透过文物、歌声、产业与信仰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晚会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节目的精彩,更在于它呈现了一个地方处理传统与现代、人与城、产业与生态关系的哲学思考。

“和美莆田是我家”,这个“家”既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是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共同体,更是面向未来的人类栖居理想。当月光缓缓收起它的银纱,我们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莆田人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望中前行,用每一个当下书写新的历史。

而这,正是这场晚会留给时代的最深长思辨。(转载于  郑志忠《余文笔记》)


《余文笔记:以笔墨为舟楫,载生活之痕、工作之道与思想之光,辑录岁月淬炼的智慧。此间文字,既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步履注脚,亦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归途。愿与君共赴新征程,以笔为剑,守志如磐,不坠平生青云之志。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