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中国防沙治沙经验助力全球生态治理

2025-09-17 17:34: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7日电题:中国防沙治沙经验助力全球生态治理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清晨6点,库布其沙漠边缘泛起微光。54岁的治沙人张喜旺踩着晨露走进沙地,他弯腰捡起一截干枯的沙蒿,指尖在沙粒间摩挲:“十年前,这里刮起风来,沙子能埋到膝盖。现在,脚下的沙里都能攥出潮气,去年种的沙柳冒出了新枝。”

他身后,成片的光伏板在朝阳下泛着光芒,板下的苜蓿草随风摇曳,这幅“沙、光、草”共生的图景,正是中国治沙模式不断优化的生动缩影。

9月16日至17日,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举办,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议题。各国代表认为,中国防沙治沙经验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关键助力。

过去,中国西北长期黄沙肆虐,沙尘暴频繁侵袭,沙化土地不断扩张,严重威胁生态安全。面对这一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毅然开启治沙征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介绍,“三北”工程是其中标志性项目,该工程地跨中国北方13个省777个县,建设期为1978年至2050年,是全球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生态工程。

经过40多年努力,“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达4.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

除“三北”工程外,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相继实施。经过长期治理,中国可治理沙化土地的53%得到有效治理,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创新是中国治沙模式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长期治沙实践中,科研人员和治沙工作者研发出一系列先进治沙技术和方法。

宁夏中卫的麦草方格治沙技术堪称经典。将麦草扎成方格铺在沙地上,如同给沙漠编织了一张巨大的防护网,有效固定流沙,降低风速,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条件。

随着科技发展,机械铺设的草方格效率大幅提升,还提高了沙漠植被成活率。

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呼格吉勒图雅嘎查,牧户梅花看着沙地里的一片片绿意感慨不已。她说:“与沙漠斗争了大半辈子,终于看到希望,草方格固住了沙丘,长出了新绿。”

格日勒敖都苏木的4个嘎查村及城区外围有92.06万亩沙地,属于浑善达克沙地。去年8月,二连浩特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团队用草帘机将稻草编织成规整草帘,再通过无人驾驶多盘压草机完成草帘输送与压设,全程一气呵成。

项目经理袁绪春说,机械扎设草方格的生产效率比人工提高70%以上,仅用近2个月就完成约1400万平方米的草方格沙障铺设。

9月12日,工人在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铺设沙障。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中国治沙模式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通过发展沙产业,让治沙成为可持续事业,也让沙区群众从中受益。

秋日的库布其沙漠边缘,56岁的农民王建国蹲在光伏板下,看着长势喜人的苜蓿草,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

王建国所在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光伏治沙基地,曾是一片“风吹石头跑,草棵也难找”的流动沙地。2020年,当地引入光伏治沙项目,将沙漠治理与清洁能源开发、特色种植相结合,让像王建国这样的沙区农民从“治沙人”变成“致富带头人”。

“一份是土地流转费,每亩地每年能拿800元钱,10亩地就是8000元钱;一份是务工费,日常管护光伏板、收割牧草,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还有一份是牧草分红,光伏板下种的苜蓿卖给养殖合作社,年底能分红不少。”王建国说,如今他家年收入突破6万元,比之前种庄稼提高3倍多。

沙漠旅游也成为新兴产业。近日,鄂尔多斯市银肯塔拉景区迎来109名韩国游客,他们在导游引导下,体验着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等旅游项目。

银肯塔拉景区太空舱经理徐捷说,今年6月11日至9月15日,景区接待韩国游客11000人次。曾让人望而却步的沙漠,如今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中国成功治沙经验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宝贵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积极分享治沙经验。在蒙古国,中国专家参与“十亿棵树计划”,帮助当地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草方格治沙技术和耐旱植物种植技术,助力蒙古国提升治沙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在沙特阿拉伯,中国光伏治沙模式成功落地,既有效缓解当地荒漠化问题,也为其能源转型提供新思路……

“中国的治沙经验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能在不同国家落地。”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评价道,“中国证明了荒漠化是可治理的,更提供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方案,这对全球荒漠化防治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