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育局回应减负等于制造学渣说了什么?南京减负出台了哪些措施
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更好育人环境,按照上级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问题专项整治专项督查行动,重点是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等工作进行督查。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统一部署,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存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
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各校进一步认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意义。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改和督查,是为了促进学校更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更好健康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教育系统要准确理解工作要求,纠正违规考试、违规排名、超前超标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考试、教育评价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下去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社会实践课等,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对于督查整治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义务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减负是制造学渣吗?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
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减负=制造学渣?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很长时间以来,这句看似调侃的话却成为了中国万千家庭的真实写照。
而在如今的减负政策之下,“我没有作业”“我们从来不考试”“我不在课外补习”“我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当这些听起来很“母慈子孝”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发生在南京、发生在我们身边之时,不少家长却再也坐不住了。
在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如今,当老师的法宝由于减负政策不再灵验之时,如何保住学生的命根,成了每个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
毕竟,当中高考犹如利剑悬于每个家庭之上时,很难有家长不去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因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在很多家长眼中,减负减掉的不只是学生的压力,同样也减掉了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为了保住孩子的分数,这一部分压力自然只能平移到家长的肩上。但是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又有多少?
正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南京家长会认为“减负=制造学渣”,甚至对政策质疑的声音呈现出了“一边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