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市民追更的“文明故事”背后  是他们用声音传递的城市温度

2025-11-04 11:55:11 来源:

  “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志愿宣讲员范晓峰(左二)向市民群众讲述藏在思明街巷里的文明故事。新华网发(思明区委文明办 供图)

  “每次带着市民穿梭在文明实践场景中,看到他们从好奇到感悟,再到主动践行文明,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作为“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志愿宣讲团骨干,范晓峰感慨道。

  2022年,思明区委文明办创新打造“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志愿宣讲品牌项目,成立“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宣讲团。2024年,思明区“风潮共海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启动,将宣讲团“宣讲课堂”植入生动的文明实践场景。

  “这个项目太新颖了,把网红打卡点、历史文化遗迹、红色印迹等串联起来,让文明实践有了具体的场景载体。”范晓峰说,不同于传统宣讲,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采用沉浸式、参与式、互动式模式,从“鹭江潮涌・国潮风起”到“百年风云・红色力量”,从“循迹世遗·鼓浪屿”到“向海而生·玉沙坡”,每一次活动都有专属主题,精彩的宣讲轮番上演。

  在文明实践主题巴士上邀请市民参与文明知识互动问答;在鼓浪屿向市民讲述文化遗产保护背后的文明故事;在黄厝塔头展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文明成果……范晓峰的宣讲足迹遍布思明区150余个文明实践场景。

  “宣讲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跟着市民一起重温历史文化,感受城市文明的进步。”他说,如今活动名额在开放报名的瞬间被“秒杀”已成常态,不少市民在参与活动后反馈“意犹未尽”,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做好文明传播的决心。

  同为宣讲团成员的曹雪清,从项目启动至今,她每月至少参与两次活动,带领市民走进不同的文明实践场景。

  “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志愿宣讲员曹雪清(右一)向市民群众讲述思明红色故事。新华网发(思明区委文明办 供图)

  “我们不是导游,而是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曹雪清认为,文明实践带的核心是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涵养文明习惯。她注重在每一场活动、每一个场景里植入文明理念,引导参与者在展厅里安静聆听讲解、在行进途中不影响他人通行、在斑马线前遵守交通信号灯……队伍人数众多却能做到秩序井然,常常收获路人赞许的目光。

  热心于公益文明宣讲的骨干成员,还有危跃明。今年8月至9月,思明区启动第二批“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宣讲团成员招募和遴选工作,吸引了近百名市民踊跃报名。经综合培训、实地演练、现场展示、考试遴选等环节层层筛选,最终有31名学员脱颖而出,正式成为新一批的思明文明合伙人。为了让新成员能快速成长起来,作为宣讲团骨干,危跃明参与了新成员的培训工作,从理论授课到户外实践,他毫无保留地分享文明宣导经验。

  “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宣讲团成员危跃明向市民群众讲解藏在老房子里的文明故事。新华网发(思明区委文明办 供图)

  “最终入选的第二批“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宣讲团成员,有20多名成年人,还有9名少年,他们的加入为文明传承注入了新的力量。”危跃明说,随着街道级文明实践带的拓展,宣讲需求不断增加,新成员的加入将让文明传播覆盖面更广。

  从最初的几名骨干宣讲员,到如今不断壮大的志愿宣讲团队;从红色印迹,到文明实践创新阵地;从讲解区级文明实践带,到延伸宣讲10个街道的文明实践带,如今在思明区的街头巷尾,“思明·文明学习时间”宣讲团成员们的身影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影响力感染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每一位文明宣导员的坚守。他们用脚步丈量文明,用声音传承文明,带领市民在行走中感受城市文明的蝶变,让文明实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

  “未来,我们希望拓展更多文明实践新场景,让更多人走进文明、读懂文明、传承文明。”范晓峰说。(刘默涵蒲罗)

  市民群众打卡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新华网发(思明区委文明办 供图)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