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福建持续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2025-10-05 18:27:05 来源: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绿色是福建最鲜明的底色,也是重要的发展优势之一。近年来,当地聚焦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四库”功能,通过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的创新探索,不断拓宽“借绿生金”路径,实现生态、林业、乡村和农民多赢。

福建省龙岩、三明、南平等林业大市,林农以林地或资金入股,与国有林场联合经营山林资源,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参与经营性收入分配。林场将村民手中的林权进行折量化评估,发放可流通的股权型或股金型林票,使林权得以更方便地变现。通过这种探索实现山林“资源共用、产业共兴、利益共享”。

“这种方式拓宽了林业经营资金来源,使林业经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目前,龙岩市已累计发行股金型林票12批次,合作山场面积4643亩,认购金额1492万元。”龙岩市林业局局长林德文介绍,当地还试点打造共富林场21家,开展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林业全产业发展探索。

龙岩市连城县绿树掩映中的古村落一角。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走进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人工种植的紫灵芝长满数千亩山林。通过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如今武平县的紫灵芝种植规模已达4.56万亩,拥有菌棒生产、加工企业共30家,形成了种植、加工、文旅、研学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出灵芝茶、灵芝孢子粉、灵芝胶囊、灵芝酒等系列产品,全产业链年产值约5亿元。

好山好水好生态也是好产业,在福建,好山好水好空气有着越来越多的“计价”方式。作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福建省南平市通过“生态银行”市场化运作、“水美经济”新业态培育、林业碳汇产品交易等十大创新路径探索,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探索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有效路径。

在南平市顺昌县,通过“生态银行”整合收储和经营分散的林地资源,并开发林业碳汇实现山林生态价值溢价,累计交易林业碳汇量23.45万吨,带动联合经营的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在南平市光泽县,依托“水美经济”产业开发,通过生态资源评估将流域经营权转化为融资工具,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220万元。

不断完善的生态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使福建“两山”转化探索更加便捷、通畅。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作为福建省内生态要素市场交易的重要平台,建成海洋碳汇、农业碳汇、水土保持碳汇等交易平台,成为“两山”转化的重要载体。“例如目前中心已交易农业碳汇35万吨,并与银行机构合作发放‘乡村振兴碳汇贷’70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提供有效助力。”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综合部副总经理王博说。

  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林下种植的紫灵芝。新华社记者秦宏 摄

  福建是林业金融改革探索先行地,林业金融持续创新助力“两山”转化不断提质增效。去年5月,宁德市周宁县黄振芳家庭林场获颁编号为“ND00001号”的林业产业经营票证,并获得当地金融机构“林e贷”综合授信300万元,用于林业经营和产业开发。

  近年来,林业票证变“钞票”这样的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探索在福建越来越多。福建域内金融机构围绕森林旅游、竹林花卉等林业“八大工程”不断丰富产品体系。福建省“金服云”平台还设立了“林业金融服务专区”,为全省涉林主体提供更便捷的政策解读、产品推荐和贷款申请等融资服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山顶到海底,从林木到“好空气”,从有形资源到无形资产,从生态美到乡村兴……福建省正持续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等为支点,在山海间撬动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让“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记者秦宏)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