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一纸手稿话峥嵘——闽中沿海突击队的抗日烽火记忆

2025-09-18 13:09:58 来源:福州日报

长乐区海丝茶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林建志向来访者讲述闽中沿海突击队的抗日烽火记忆。记者 赖志昌 摄

在平潭烈士纪念馆的展柜中,一份泛黄的《闽中沿海突击队的斗争实施纪略》信笺手稿静静陈列。“闽中沿海突击队,成立于1942年秋季。它是在1941年‘大富民众自卫团’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手稿上的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却清晰勾勒出一支闽海抗日生力军的诞生轨迹,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

时间拨回1941年春,“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再次掀起反共高潮。这时,福建保安司令部制定了《杜绝福建匪祸规则》,大肆进剿、破坏各革命据点。时局剧变,5月16日,党中央发出《关于隐蔽和撤退国统区党的力量的指示》。中共闽南特委遵照华东局指示,提出并实施“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字方针。8月,主力队员转移后,其余人员就地隐蔽,转入地下抗日反顽斗争,作为游击队武装队伍的后备力量。未暴露身份的队员郑杰、陈昌荫、林宗曾等坚持在平潭开展活动。长乐游击总队第三大队还抽调徐凤祥、魏思达、徐吓妹等自卫团骨干回大富地区,继续组织领导隐蔽斗争,为抗日游击队提供兵源、武器、粮食、资金等后勤保障,巩固发展老区革命据点。

闽中沿海突击队1942年9月成立后,12月,由林慕曾、王韬、郑杰、卓文兰率领,奉闽南特委命令,打入乌丘岛伪军张天祯部,实行有组织、有武装的隐蔽斗争,在乌丘建立武装据点。1943年1-3月,闽中沿海突击队在平潭、莆田海面,与日伪军、国民党保安队进行多次遭遇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1943年夏天,突击队扩大到100多人,拥有长短枪70多支,在从闽江口至莆田乌丘沿海及岛屿这条特殊海疆上,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反顽武装队伍。1944年3月,突击队奉命暂时分散隐蔽、待命集中。1944年10月,日寇第二次占领福州,12月,周裕藩又奉命集中各隐蔽据点的游击队员,恢复闽中沿海突击队。1945年1月“东洛岛事件”中,周裕藩、林慕曾等不幸牺牲,部分闽中沿海突击指战员转入地下分散隐蔽,大部分队员在抗战胜利后随曾焕乾、徐兴祖转入闽江工委,参加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份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手稿,与更多珍贵史料一同走进公众视野。这份手稿得以重现,离不开长乐区海丝茶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林建志的执着挖掘。

今年8月,沿海(壶井)抗日游击队史座谈会在福州新区(长乐区)文武砂街道(壶井)下吴村横村1号古厝举行。林建志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闽中沿海突击队的斗争实施纪略》手稿内容与48张历史图片相融合,整理形成《沿海(壶井)抗日游击队史》初稿,并向现场来宾作了详细讲解。展板上文字与影像交织,生动再现了当年先辈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英勇场景,令不少在场观众热泪盈眶,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多年前,林建志在调研福州滨海新城古厝时,从当地老人的口述中得到壶井抗日游击队的零星线索。此后一年多,他辗转寻访游击队员后裔,梳理口述回忆、整合文献资料,一点点考证确认历史细节,最终让包括闽中沿海突击队在内的壶井抗日历史记忆重现。

“手稿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的纽带。”林建志手持复刻的信笺手稿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深挖这段历史,同时也期待更多人加入,让闽中沿海突击队的红色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让抗日先辈的精神代代相传,激励后人铭记来路,奋勇前行。(记者 赖志昌)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