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有福之州“点水成金”有新意

2025-09-17 10:42:23 来源:福州日报

最近,罗源湾很“吸睛”:山巅海角飞行俱乐部完成首名学员单飞,标志着罗源县首条水上起飞的低空航线正式启航,在全省率先将水生态和低空经济实现价值转换,走出了福州市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新路径。

一滴水,能汇聚成一泓清泉润泽万物,也能发展出百亿元产业强市富民。近年来,福州市以闽江为核心,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价值转换,通过建立福州市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生态价值转换机制,深挖水文化资源,做活文旅项目,不断做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的福州探索,将优质的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

闽江夜游。记者 林双伟 摄

创新机制

河湖水域岸线空间

保护与利用“两手发力”

船票早早售罄、船员顾不上吃饭、游船跑到没电……这是暑假期间闽江夜游忙碌的场景写照。

闽江是福州的血脉,是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发展轴。近年来,由省、市河长办牵头创新“水岸同治”机制:拆除闽江沿岸违建、清退侵占河道种植区,配合生态护岸建设,实现15公里滨江景观带贯通。据统计,2023年至今,福州市累计完成1978处河湖“四乱”问题整改,有效维护了水域生态环境及行洪安全。

依托持续改善的水环境,不断完善2小时亲水体验的“福州Cityboat”,亲水经济圈的经济效益也显著释放。如今,“夜游闽江”已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金色名片。2024年,“夜游闽江”项目接待游客量突破150万人次,带动沿线商业活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600亿元,其中滨水旅游贡献显著。

怎样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随着亲水经济快速发展,为统筹河湖水域岸线空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精细化管控,市水利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生态价值转换机制。

让水资源变为水资产。“在严格遵循生态红线和资源利用上限的基础上,确保岸线生态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将已批复河湖水域岸线中明确的可利用空间使用权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拍卖,对河岸线进行合理的开发,拍卖收入用于河道维护、生态修复等保护项目。”市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和开发不矛盾,在河湖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河岸沿线的开发利用,取得的收入还能反哺河湖保护,形成资源利用与生态提升的可持续闭环。”

罗源县首条水上低空航线正式启航。(罗源县河长办供图)

创新形式

强化水产业

挖掘“一滴水”的价值

今年8月,随着全省首家水陆两栖飞机飞行俱乐部落地罗源,福州市走出了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新路径。

罗源湾水深条件优越,是福州水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体现。此次低空经济项目落地罗源湾,正是多年水域治理的成果展现。“此次投入运营的飞机是上海奥科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首架M2水陆两栖轻型运动类飞机,独特的水陆两栖设计,能够让乘客充分体验飞行和玩水的双重乐趣。”该飞行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发展低空旅游,将空中观光与水上风光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水生态价值的应用场景,形成“水生态+低空经济+文旅”的价值转换新模式。

创新形式让水生态得到最大的价值转换,是多年来福州市持续“以水兴城、点水成金”的缩影。近年来,福州市推进“闽江之心”、闽江北港幸福河湖等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两江四岸”生态文旅景观带,建设永泰大樟溪乡村水旅、福清龙江利桥古街、闽侯闽越水镇、罗源斌溪古村落等,构建“诗画闽江”“福舟悠游”“福泉金汤”等业态丰富的水文化水经济体系;实施“百台万吨”标志性工程,扶持水产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鱼丸之乡”等品牌,积极探索休闲渔业新业态,荆溪镇关源片区汇集了潘氏金鱼等7家规模较大的金鱼养殖企业,形成了一产养殖、二产鱼缸和金鱼文创、三产电商直播和研学观光的多产融合产业链,全年金鱼产业销售额超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多户,成为福州最大的精品金鱼出口地。

闽江流域的生态优势还滋养出独具特色的物产文化。福州茉莉花茶凭借其悠久历史与卓越品质,在闽江水土滋养下形成独特韵味。2024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60亿元。

创新渠道

“多管齐下”

探索水资源价值变现

9月9日上午,福清市“融水贷”签约仪式在福清市水利局举行,兴业银行福清支行向福清市水投集团成功授信1亿元。这标志着福州市首笔“融水贷”正式落地,在探索“水资源+金融”创新机制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融水贷”作为水利投融资机制的重大创新,通过将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与“节水贷”等金融工具相结合,依托项目运营企业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一招妙棋,满盘皆活。福州不断创新渠道让水生态价值“变现”。

福州创新挖掘水体疏浚物的资源价值。针对闽江干流福州段、大樟溪、敖江等清淤活动中产生的含砂疏浚物,福州建立了规范处置机制。

2024年8月,以马尾船厂码头清淤二期工程为试点,指导马尾区对疏浚物进行公开拍卖。同年12月,该工程58.48万方含砂疏浚物成功拍卖,首次实现了清淤活动市县两级财政增收,变“治水负担”为资源收益,为河湖清淤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反哺模式。

此外,福州还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工作。2024年4月28日,福州市首宗水权交易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完成。截至目前,福州市已完成10单水权交易,实现了水资源使用权在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流转,有效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

福州还尝试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利设施解锁致富新路,推动水资源转化为绿色能源。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永泰县建设了福州市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永泰抽水蓄能蓄电站,自水电站投用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20.79万吨、碳减排42.2万吨,每年实现财政税收近2亿元。对优化水资源利用、提高电网效率、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提升永泰县财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将持续在产业布局、融资创新上做深‘水文章’,探索水生态价值向区域经济转化的全新路径,激发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生态价值转换需要长期不断探索,市水利局将积极创新构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效益激活”水利发展体系,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换,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的良性循环。(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吕智勇 苏欣)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