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泉州世遗之城破局私人产权文物纠纷之困

2025-09-16 12:13:41 来源:福建日报

核心提示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包括10个十佳案例、12个入围案例。由福建省文物局报送的泉州市鲤城区政府“多元协同赋能 助推解决私人产权文物管护难点”案例入选12个入围案例,这是我省唯一入选两大名单的案例。

鲤城区位于泉州城市核心区,众多珍贵文化遗产汇聚于此,其中227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48处为古大厝类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6处为私人产权文物,占总量的三分之一。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产权分散、修缮艰难、消防隐患等严峻挑战,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难点和痛点。自泉州古城申遗成功以来,鲤城区通过构建“政策引导—产权梳理—科技护航—多方协作—活化利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破解私人文物产权之困,有效保护了各类文物,传承了文脉。

泉州古城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多元协同 破解私人产权文物难题

泉州市东门社区通源巷27号,静静矗立着一座拥有360多年历史的老宅。这是清代康熙年间水师提督、靖海将军、靖海侯施琅的旧居,它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沧桑但不失威严。

“早年间老宅人丁兴旺,我童年时这里有20多户族人共同居住,房子都好好的。”施琅第十五代后人施明伦回忆,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老宅里的人搬到外面居住,缺少打理的老宅日渐破损:房梁开裂、木柱遭虫蚁侵蚀,石构件也常被偷盗者觊觎。多年来,老宅基本上是“谁用心谁管”的状态。

施琅故宅西厢房修复前 (受访者供图)

更棘手的是产权问题。这座老宅最初归两大户所有,传到施明伦这代时,已分支成20多户。产权人有的在本地生活,有的远在菲律宾,连联系方式都得靠家族长辈辗转打听。

“像施琅故宅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鲤城区文旅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林志福说,鲤城区48处古大厝类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6处为私人产权,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文物产权分散,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难点之一。

转机出现在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后,泉州市委市政府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城乡建设体系,成立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具体协调调度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在指挥部的牵头下,鲤城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公司)形成工作合力。

2022年11月,鲤城区出台了《鲤城区促进文物级古大厝家族内部析产和保护的若干惠民措施(试行)》,通过“司法帮扶、文旅资金、教育倾斜”等三大鼓励性惠民措施,引导和推动辖区文物级古大厝的家族内部析产,促进文物级古大厝的保护与利用。

在各级文物部门的支持和保障下,2023年4月,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公司)以“政府购买+产权协商”模式,通过与文物产权人协商,以合理价格购买文物产权,实现施琅故宅国有化征收,后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全面修缮和保护。2024年底,施琅故宅的修缮工程完工。修葺后的施琅故宅,一改破败倾颓景象,老建筑焕发新机。

修葺一新的施琅故宅 赵文娟 摄

通过摸排,鲤城区将古大厝类私人文物的产权分为完全清晰、基本清晰和不清晰三大类,并因类施策。例如: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锡兰侨民旧居采取“部分征收+租赁托管”模式,并将其活化为锡兰文化馆;对万正色故宅等实施“以修代租”;对吴家此民居则采用“产权置换”。近3年,鲤城区共化解私人文物产权纠纷10余起。

“保险+科技” 给文物穿上“防护衣”

破解产权难题后,如何为文物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2023年7月,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落地鲤城区,为全区36处38个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11处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投保1.53亿元的大额保单,通过保险兜底、科技赋能、人防联动,为文物穿上“保险衣”。

“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出险赔付,在这个保险项目中,我们保险思路是‘防重于赔’,采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加人工力量,为文物存续提供实际保障。”人保财险福建泉州市鲤城支公司副经理方惠颖介绍。

8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鲤城区文物安全监管中心,大屏上正实时展示着鲤城区36处文物保护单位的视频实况、安全情况和告警统计等数据。切换至“设备监控”界面后,可查看用于文物保护的物联网设备详情,包括安消系统、防雷系统、灭火系统等各设备状态。

“这套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预警弹窗,还具备远程灭火、远程警告、数字巡检等功能。”技术支持方厦门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鉴元介绍。

林志福介绍:“我们还在34处古建筑关键点位埋设了结构健康监测仪,实时掌握梁柱的倾斜角度、地基沉降、设备异常等数据;针对白蚁这个‘隐形杀手’,专门部署智能诱捕装置,一旦发现白蚁活动,系统自动释放环保型防治药剂。”

除了“技防”外,鲤城区文物安全监管中心全年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通过电脑或者手机APP,即可直观查看各文物点的安全状态及巡查记录。

同时,3名专业文物巡查员对36处文物点分片负责,每周对每个点位开展2次线下巡查。巡查内容涵盖白蚁防治、用电用火安全、周边违章建筑排查等4个维度40余项指标。

文物巡查员实时关注文物安全情况。 赵文娟 摄

“巡查时,我们通过NFC打卡或拍照确认到达,如果发现文物受损、卫生脏乱、设备故障等情况,可实时拍照上传平台,由监管中心联动文物管理单位、保险公司跟进处置。”文物巡查员杨剑宏说。

文物一旦受损,后续的维修护理费用的筹集是个难题,而文物保险提供了保障。该险种涵盖地震险、盗窃险、火灾险、预防措施险等,其中预防措施险由保险公司固定每年从保额中提取20万元,用于文物的日常维护管理、紧急抢险等。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