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福州高新区:向“高”而攀 迎“新”而进

2025-09-15 09:33:28 来源:福州日报

30年的时间跨度,筑成30年的创新高度。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作为习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福州高新区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宏伟篇章中,留下了自己的时代注脚。

一组组耀眼的数据折射了30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标注着发展的“含金量”:福州高新区以全市1.6%的土地,培育了全市过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在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居第33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福州高新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创新的主引擎、改革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实至名归。

宜居宜业的福州高新区。

芦苇荒地变科技新城

高低错落的楼宇,宽阔平整的道路,一个个扬名世界的知名企业布局其间……今天,当人们行走在福州高新区,常常会被一股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气息所吸引。

福州晶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在加工光学零件。

3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连绵起伏、一望无垠的芦苇荒地。谁也不曾想到,福州在这里造就了一个享誉全国的“高”“新”之地。

因产业而建,因产业而兴。1991年,福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获批成立,带着“国家队”的创新基因,主动站在世界科技的潮头浪尖找位置,紧密呼应国家战略需求,逐步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添加了“火炬坐标”,生产别人没有的东西,突破卡脖子的技术。

这里诞生了众多“全球第一”“全国第一”——全球首款千瓦级KCOB光源模组规模化量产;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打开了低成本绿氢生产大门;全国首创的无人机智能机库强势竞逐低空新赛道。

这里创新主体汇聚——博思软件、中科芯源、海创光电等行业头部企业加速集聚,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460多个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创新“最前沿”与应用“主战场”在此紧密衔接,彼此赋能。

如今的福州高新区,全力实现产业质量、体量、能量“三跃升”,重塑产业形态,激发内生动力,蹚出转型新路,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通过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福州高新区正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凭借完善的创新生态,为企业成长赋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园区进入中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跃升至第33名;科创走廊建设综合成效考评连续四年位列全市第一。

研究人员在闽都创新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笃行不怠创造新辉煌

9月的第一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保利通信福州高新科技产业园正抓紧建设,该项目A区已于年初投用,共引进了深圳芯锋科技、青岛芯笙科技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投产率达85%,B区10万平方米已全部落架,计划年底投用。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新增年税收超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多个。

“项目建设投用的速度之快,刷新了产业园行业的纪录。”保利通信(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仁武介绍,项目自2022年10月21日土地摘牌,当地政府通过“并联审批、并联验收”模式,有力推进项目建设,最终,开工和竣工时间均比约定时间提前15个月,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新的“高新速度”和“高新标杆”。

因改革而生、由创新而强,锐意改革、勇于改革是福州高新区最鲜明的特点和最大的优势。

30多年如一日,高新区坚持转作风、抓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企业上,区党工委领导领衔、产业专班、项目落地服务专班、“万名干部进千企”等机制成效显著;政务服务方面,全市首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审前服务专区日前在福州高新区落成,一件事“一套流程”、一扇窗“一次办结”的高效服务令办事群众赞不绝口。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进一步营造崇尚实干、攀高争先的浓厚氛围,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聚焦项目攻坚、招商引资、智改数转等方面,重点发展光电、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扩大倍增效应。

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近日,《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名单公布,福州高新区连续两年光荣上榜。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高科技企业云集。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福州高新区的民生,不妨从近期的两个项目来看。

先看就医。近日,福州高新区综合医院(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完工,计划今年10月竣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1万名住院患者和超过30万名门诊患者提供治疗,将填补高新区医疗短板,成为新的区域医疗中心。

正在建设的福州高新区综合医院(一期)。

让群众在“家门口”有稳稳的“医靠”。多年来,福州高新区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打造全链条健康服务模式,与多家知名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完成5家三星级村卫生所标准化创建,30家村卫生所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再看就学。初秋时节,晨光温柔洒满崭新校园,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的老师们早早守在校门口,满脸笑容迎接每一位学子。这座新校区的建成,基本满足了福州高新区海西园片区初中学位需求,大幅改善高校教职工、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子女的就学环境。

建成投用的福州高新区建平中学。

这是福州高新区科学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达标,做好城区学校扩容工作的重要举措。不仅如此,30多年来,福州高新区还通过政策支持到位、资源扩容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公办幼儿园实现了从1所至21所的飞跃,公办率从9.08%提升至64.24%,普惠率从33.95%提升至95.82%。

一医一校,最能反映民生,而福州高新区在民生方面的作为,远不止于此。

30多年来,福州高新区一方面昂首阔步往前赶发展经济,一方面不忘埋下头沉下心,坚定不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发展的“速度”夯实民生的“厚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一片荒芜”到“科技新城”“幸福家园”,一切的拼搏只为让百姓“共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福州高新区“抓发展、谋未来”的价值所在,更是蝶变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初心。(记者 林榕昇 通讯员 洪见文 汪炜娜/文 林双伟/摄)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