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国画名家文化中国行丨论道:科学与艺术的互相观照和启迪

2025-09-13 10:48:11 来源:

  9月12日举行的主题艺术沙龙上,各位画家畅谈观点。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9月13日电(刘丰)笔墨如何承载科学思维?传统山水画暗藏哪些自然规律?“国画名家文化中国行”首期画展正在福耀科技大学举行。9月12日,陈克永、姚鸣京、旷小津、周尊圣、吴乃光、施江城、张军七位当代书画名家在这所科技大学里,探讨“科学与人文艺术的关系”这一有意思的课题,多维度拆解传统书画与科学思维的共生密码。

  沙龙现场,“观察自然”成为艺术家们口中的高频词,而科学思维,正是他们将自然之美转化为笔墨语言的“桥梁”。

  9月12日,画家陈克永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画家陈克永手持一株野草,以实物为引揭开自然秩序的奥秘:“大家看这株草,叶片有长有短,根系有粗有细,这种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次序,从一株草延伸到一座山脉,再到整个宇宙,都是相通的,这就是自然秩序。”他表示,艺术创作若脱离这种科学秩序,便会失去根基,“古人说‘格物致知’,就是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探究物象道理,懂了草的生长规律、山的地质肌理,笔下山河才能既有形,更有神”。

  9月12日,画家姚鸣京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画家姚鸣京则从东西方美学差异切入,道出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科学方法”:“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山水画却重‘阴阳’辩证。用笔浓淡是阴阳,构图虚实是阴阳,墨色干湿也是阴阳。这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也是东方艺术独有的科学智慧。”

  9月12日举行的主题艺术沙龙上,各位艺术家畅谈观点。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在对话中,艺术家们深入剖析传统书画背后的科学逻辑,更探讨如何以科学思维推动艺术创新,让笔墨呼应时代。

  9月12日,画家旷小津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画家旷小津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说:“画太行山,我会先研究它的地质结构、光影变化,这涉及地理学、光学知识。但艺术不止于‘画像’,更要‘传神’——我用绘画技法强化山石的坚硬质感,就是想通过科学的观察、艺术的表达,让山水传递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他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正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

  9月12日,画家周尊圣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天山红”艺术体系开创者周尊圣,则分享了这一独特艺术风格背后的故事。“春节前,我去农贸市场买春联,满眼红色瞬间打动了我,这就是中国人对红色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份感动,激发他创作了第一幅“天山红”作品。在他看来,“天山红”的红色不仅是对自然地貌的科学还原,也承载着华夏儿女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共鸣,更暗含时代发展的蓬勃活力。

  据悉,“时代山河”画展仍在福耀科技大学展出,将持续至10月10日(每周一闭馆),观众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时代山河”免费领取电子门票。

  9月12日,书法家吴乃光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9月12日,画家施江城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9月12日,画家张军在艺术沙龙上发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