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厦门集美: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2025-09-12 09:30:11 来源:

  新华网福州9月12日电(刘默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让乡村在守护田园风貌的同时,分享时代发展红利,成为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

  集美区是厦门市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通过聚焦农业振兴与农文旅融合,集美区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发展路径。如今,这里的田野与村落,正呈现出新时代乡村转型的鲜活图景。

  政策赋能激活土地 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7月中旬,早稻熟了。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的田野里人影穿梭,割稻声、机器声伴着笑语。农家院里,金灿灿的稻谷铺满地,村部也成了晒谷场,谷粒在阳光下泛着光。

  田头村是厦门市为数不多的纯农业村庄之一,拥有耕地2788亩。曾经,传统种植模式效益偏低,让村民们渐渐失去农务的热情。

  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2022年,厦门市和集美区推出粮食种植补助政策,让村民们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提高。2025年,集美区进一步升级补助政策,覆盖区内所有直接从事水稻、大豆和花生种植的主体,水稻同一地块首季种植,在享受厦门市水稻种植补助与全程机械化补助后,若每亩补助总额不足2000元,区财政将全额补足差额;大豆、花生单独连片种植达0.5亩以上,每年每亩可获500元补助。

  真金白银的补贴下,撂荒地焕发生机。

  田头村村委会委员、村妇联主席林燕秋介绍,2023年以来,该村与集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截至目前,田头村完成耕地流转270亩,撂荒面积减少近50%,今年村财收入预计将增加13万元。

  在筑牢政策保障的同时,集美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双岭村高标准农田。新华网发(集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供图)

  2023年起,灌口镇双岭村启动“千亩农田”项目,覆盖面积达1039亩,项目建成后灌溉保证率提升至90%以上,并通过引入经营主体,统一开发、统一运营,打造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示范区。双岭村党委书记廖德通说,未来几年,这片田地产能将稳步提升,预计新增粮食产量5.45万公斤。

  撂荒地变成丰产田。据集美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该区粮食播种面积3455亩,增长3.8%,粮食总产量1385吨,增长3.2%。

  农文旅融合破题 释放乡村多元价值

  农业根基的稳固,为集美区乡村注入了守住乡愁的底气。而农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则让乡村的土地释放出多元价值。

  许溪流域的变迁是最生动的注脚。曾经污水横流的河道,如今已是4.8公里生态景观动线贯穿的“绿色长廊”。通过系统性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改造,荒废鱼塘变身人工湿地,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不仅引来白鹭、水雉等鸟类栖息,还成为了厦门市民周末骑行、休憩的热门休闲地。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结合,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乡愁”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盛夏时节的古樾山庄,山间溪涧回荡着孩童笑声,田埂之上游客体验农耕乐趣,特色民宿里飘出田园菜肴的清香。这个由返乡青年团队打造的农文旅综合体,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开发亲子农场等业态,去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年户均增收超3万元,生动诠释了“乡村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引客下乡是核心战略。在此基础上,集美区创新“村庄+国企+运营前置”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生态资源,引入运营单位共同参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和集体资产。

  2023年12月,集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李林村合作,对田李溪畔的199.8亩耕地进行改造,种植观赏型油菜花、向日葵,配套打造大地景观。美丽的花田在盛开时节,为附近乡村旅游吸引单日万人流量。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项目引客下乡达40余万人次。

  游客在李林村花田徜徉。新华网发(集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供图)

  灌口镇仙景芋文化节上,民俗展演与农事体验相映成趣,让特色农产品成为文化载体;后溪镇百年闽南古厝中,文创赋能传统红龟粿制作技艺,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集美农文旅融合的全景图——既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意境,又有“创意点亮乡村”的时代气息。

  从生态画卷到文化体验,从田园乐趣到创业舞台,集美区正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桥,构建起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新通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 铺就共同富裕之路

  集美区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藏在组织的凝聚力与呵护民生的温度里。该区始终把强化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动治理效能与群众幸福感同频共振,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过去几年里,集美区以党建为引领,镇、村、国企联手整合灌口镇的三社、坑内、深青等13个村的集体用地,破除了集体用地碎片化的开发困局,为集体经济造血赋能。

  据集美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集美区已实施多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共计建成19个集体发展用地项目。这些项目已投入运营,为19个村(社区)5万多人带来了约8200万元的年收益。

  “跨村联建”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2年5月,在集美区委组织部的推动下,位置毗邻、资源禀赋相近的灌口镇田头村、双岭村、东辉村组成“三村联建”发展联盟,推行“跨村联建”工作试点,在组织联建、产业联建、村财联建、文旅联建等方面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完成乡村振兴项目23项,解决农产品品牌推广、“快递+农业”项目落地等12个问题,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水”,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集美区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加强培训与指导,并通过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的能力,促进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与现代化融合的诗意田园。新华网发(集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供图)

  集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想、一起干”,从“基础设施薄弱”到“服务送到家门口”,集美区以治理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2024年集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94元,比上年增长6.7%。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愈发清晰。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