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区路网建设持续完善 稳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街巷织锦绣 路桥尽通达
福州城区路网建设持续完善,稳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清晨,家住东盛花园的居民林女士经由家门口新建的东园二路一路前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同一时间,二环路白湖亭立交工程现场,二环路最后一处“断点”的闭合行动吹响攻坚号角。
傍晚,家住红星晶品小区的吴依伯照例去附近的风铃木公园散步;尤溪洲南立交的各条匝道上,归家的车辆来来往往……
大道如虹,奏出幸福交响曲;路网纵横,绘就宜居新图景。坚持“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福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以路为弦,以桥为谱,从构建快速路,到打通“断头路”,再到提升“老化路”,道路延伸之处,城市发展脉动强劲,唱响内畅外联、城区品质跃升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曲。
白湖亭立交改造项目加班加点展开攻坚冲刺。(市住建局供图)
内外循环兴北园
新路、新桥、新家……在城市“南下”关键节点的仓山区白湖北园片区,一场由路网建设引领的华丽蜕变,正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的发展动能,助力全市首个人居标杆街区样板从蓝图走向现实。
北园路、北园南路、北园二路、盖山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官”,在白湖北园片区,道路基础设施的加法正成为撬动片区整体升级的关键支点。全长约3.51公里的仓山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配套道路工程,用4条新生的“毛细血管”串起归家、散步的畅行通道。
沿新路前行,你能遇上由园湖新苑、园和新苑及园书新苑组成的全市首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视觉通廊、中心花园等组合,让幸福时刻相伴。
畅通“内循环”,更要打通“外联路”。片区内,作为二环路快速闭合的“最后一环”,二环路白湖亭立交工程(第四标段)的4条新建匝道上下齐舞,桩基、箱梁等施工并进。明年,该项目计划全面通车,新桥将如蝴蝶振翅,彻底打通南二环与连江南路、福峡路的快速转换通道,实现二环路全线快速通行,也为片区做足吸引力的加法。
专注织密路网“最后一公里”,道路的细节处,总有暖心落笔。东升旧厂房出让地块(地块一、地块二)周边配套道路工程,牵起东园二路、东濂后巷与北园路、南台大道、南二环辅路的出行便利,为沿线开发打牢基础。
在白湖北园片区,道路不仅是通行的载体,更是串联“中央活力轴”“滨水共享带”与三大核心(门户、文化、公园)的空间纽带,打通片区发展的“任督二脉”。
“项目伊始,道路规划就被深度融入片区整体城市设计,这些新建道路,直接串起通达的学径空间,构建便捷安全的‘15分钟品质生活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山大道提升改造项目新匝道陆续建成通车。(市住建局供图)
动脉畅通添动能
城市发展的战略版图上,一场以立体交通助推城市西片区发展的变革,正涌动着无限生机。
南二环至闽江大道双向匝道、凤冈路下穿通道、非机动车慢行天桥、风铃木公园……尤溪洲南立交绘成的畅行画卷中,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三维通道忙碌有序,实现南二环至闽江大道长路段无信号灯快速通行。交通立体分流的同时,让通行效率倍增。
从空中俯瞰,盘旋蜿蜒的桥梁组成了一个圆圆的“花盆”,“花盆”中的绿地内,700多棵黄花风铃木在此安家,与趣味篮球场、亲子足球场、儿童活动区等融为一体,巧妙提升桥下空间的颜值,承载了更多周边居民的欢笑。
“以前出门提心吊胆,现在安心多了!”家住红星晶品小区的不少居民,这样描述着他们的获得感。从机非混行到机非分离,从拥堵杂乱到安全有序,新路之“新”,也让幸福入“心”。
从尤溪洲南立交“起跑”,东西向快速通道(金山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正全力冲刺。在金山大桥西互通立交,闽江大道右转上行金山大桥匝道及配套慢行匝道、闽江大道尤溪洲大桥往洪山桥方向直行匝道等陆续“上岗”。随着桥梁主体结构全面建成,“7+3”的立体转换(7条机动车匝道桥+3条非机动车匝道桥)即将上线。
沿金山大道前行,主线高架桥建设如火如荼,夯实基础、逐跨吊装,明年第一季度,新桥就有望具备通车条件。
全长超3.6公里的“空中走廊”上,上浦高架及立交、乌山立交、杨桥高架组成的工业路(上浦路—杨桥路)提升改造工程,成为东西向快速通道与西片区南北向快速通道的“要员”。一条条优美弧线,用连续流通道打造全程无红绿灯的“西区黄金走廊”。
“尤溪洲南立交改造收官、工业路高架建成、金山立交收尾攻坚……这3大交通动脉正协同发力,不仅打通了‘2.5环’的关键节点,更以几何级增长的通行效率,为闽江两岸产业升级与片区融合助力。”该负责人说。
扩容提质强赋能
“快进快出、接二连三、畅通节点、路口改造、保障人非,是我们近两年来城区交通缓堵工作的核心思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服务片区发展,助力城市能级跃升的“大课题”,福州将道路建设作为服务城市发展、提升区域能级的关键抓手,骨干路网提升与片区改造齐头并进。
路网优化是片区发展的先行棋。面对城市交通瓶颈,福州已建成象山隧道、梅峰隧道等关键节点工程,极大缓解福州西片区交通拥堵,让出行通道延伸的同时,实现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
片区改造需路网配套协同赋能。围绕城市更新战略,福州系统推进江南CBD片区、塔头七期片区、后屿片区等区域成片配套道路建设,累计建成210条片区内部及连接道路,深入畅通街巷“微循环”。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如嵌入城市肌理的活力纽带,让片区通达性和宜居性再上层楼。
2697公里的城区道路总长、8.31公里/平方公里全国前列的路网密度,打造了路网密度增长的“福州模式”。
据了解,在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8%的背景下,福州的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缩短8~10分钟,核心区高峰车速稳定在26~28公里/小时,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显著下降,畅通的出行体验,更成为吸引人才、汇聚产业、提升片区竞争力的核心软实力。
“我们将始终牢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发展所需、回应民生所盼,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推进道路工程建设,精雕细琢每一条‘发展路’,用心用情架好每一座‘连心桥’,让高效畅通的路网成为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强劲引擎,让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成为榕城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日常!”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