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寻矛盾纠纷“最优解”
有矛盾纠纷 到综治中心
——福州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寻矛盾纠纷“最优解”
福州市秉持“法治为民”宗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明确责任链条、深化源头排查化解、强化智慧赋能支撑等举措,为平安福州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在晋安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市民调解矛盾纠纷。记者 叶诚 摄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与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核心职能,创新构建矛盾纠纷“四步十调”工作法,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整合行政、调解、法律等多元力量,构建起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规范化综治中心网络。规范化综治中心总数达187个,实现591家部门和社会组织入驻联动,并延伸至全部村(社区)综治中心,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截至目前,福州已推动县(市)区党委制定综治中心管理办法,实现综治中心制度化运行,全市88.8%的矛盾纠纷在村居一线得到化解,8.8%在乡镇实现闭环化解;99.8%的矛盾纠纷在县域终结,探索出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三级联动精准预防
构筑矛盾纠纷排查“瞭望哨”
“现在村里发生矛盾纠纷,我们都能及时排查发现,县镇村一起发力,许多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近日,谈起变化,家住闽清县白樟镇云渡村的网格员刘榕慧感触颇深。
在闽清县的村头巷尾,像刘榕慧一样的网格员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他们带着“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准则,用“入户访、街巷巡、线上查”的三板斧,将矛盾排查的“瞭望哨”架到最基层,从源头精准预防,让各类矛盾在萌芽状态得到妥善处置。
白樟镇企业密集,用工复杂,劳资纠纷等问题易发,不久前云渡村网格员用“看、问、听、记”四步法,在园区走访时敏锐捕捉到3名工人与陶瓷企业的欠薪纠纷。从村级调解到镇级综治中心联动司法、公安部门“会诊”,短短数日便解开了劳资双方的心结。
“三级联动机制不是简单地层层上报,而是负责任地无缝衔接。”闽清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一机制明确了各层级职责:村级通过“入户访、街巷巡、线上查”及时发现隐患,由村“两委”就地调处家庭邻里等简易纠纷;镇级综治中心整合多方资源,对涉企、土地等复杂问题开展“会诊式”调解;县级综治中心作为“终点站”,协调多部门破解跨区域、多部门交叉的矛盾,形成了上下贯通、精准高效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
镜头转向长乐区金峰镇,这里的基层治理图景同样鲜活。由包村工作队、村社主干、志愿者组成的平安队伍,凭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全镇角落,常态化拉网排查潜在矛盾。该镇定期召开分析会,梳理问题、识别风险,以“早发现、早介入”制定方案,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如今,全市187个规范化综治中心构成一张立体网络,591家部门和社会组织入驻联动。县级中心里,政法干警常驻值守,人社、住建等专业力量轮流坐班,从诉求登记到纠纷化解,全程“一站式”闭环办理。“从‘被动接访’到‘主动排查’,综治中心构筑三级联动联防体系,成为矛盾纠纷排查的‘前哨站’和化解的‘主阵地’,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福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深化矛盾纠纷化解
创新运用“四步十调”工作法
企业保安在公司宿舍意外身亡,家属和企业因赔偿金额引发纷争。一场愈演愈烈的纠纷,成为考验当地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的一道难题。
2025年2月,福清市某食品公司保安陈某某猝死,经公安机关排除他杀可能后,家属与企业因人道主义补偿金额产生严重分歧。属地乡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矛盾纠纷“四步十调”工作法,通过精准排查、分类研判,组建多元调解团队展开调解。村级调解以乡土情谊为纽带,推动双方沟通;镇级调解中,司法所、心理咨询师等介入,释法说理、疏导情绪。经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企业支付16.8万元人道主义补偿款,纠纷圆满化解。一场可能激化的纠纷,最终在法、理、情的交融中彻底化解。
上述案件能够圆满化解,其遵循的正是福州近年来在基层实践中淬炼形成的矛盾纠纷“四步十调”工作法。该工作法由首接部门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未果则启动提级机制,依次经村、乡、县逐级调解,着力破解治理难题。
近年来,福州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主阵地,创新运行矛盾纠纷“四步十调”工作法,依托规范高效的综治中心平台,运用数字赋能提升“四步十调”响应速度,成功探索出福州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新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全市各级综治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8万件。
“这一创新机制通过对矛盾纠纷全流程摸排登记、流转跟踪督办,实现全链条闭环运作,确保群众身边的每一个矛盾纠纷‘排得出、调得了、有结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福州经验’。”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在综治中心指挥下,“村-乡-县”三级过滤网层层发力,村级调解充分发挥“首道防线”作用,通过综治中心与村(社区)联动,成功化解4.2万余件矛盾纠纷;乡级综治中心作为专业枢纽,由政法委员牵头,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专业力量,对疑难案件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县级综治中心组建调解专家、法律专家、行业骨干等攻坚团队强力化解复杂案件,同时开辟多元绿色通道,同步落实属地帮扶措施,成功化解401件“骨头案”。
全省首创“榕易调”系统
数字赋能共建共治共享
“因为楼上业主家装修,导致我家漏水,深受其扰,没想到通过‘榕易调’上报后,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2025年6月,深受楼上业主装修困扰的鼓楼某小区业主阿勇(化名)通过“榕易调”手机小程序,将邻里矛盾上报社区处理,社区三次调解未果后,街道进行提级调解。通过多次摆事实讲道理,楼上业主最终同意找工人协助维修卫生间漏水问题并承担相应的赔偿。阿勇的这桩烦心事仅用3天便得到圆满解决。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迫切需要完善和整合各类信息化平台,福州以数字化赋能综治中心建设,全省首创“榕易调”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强化数智赋能和信息化建设,让社会治理按下“加速键”,走上“快车道”。该平台设置“用户端+工作端”双通道,群众凭用户端“扫码即登记”,通过线上入口快速提交矛盾诉求,实现诉求直达;部门使用工作端“接单即受理”,由入驻单位在线签收、分流、处置,推动流程闭环。
在此基础上,全市综治中心统筹“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党员干部、政法干警等专业力量常态下沉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物业保安、商户店主等社会力量,积极上报矛盾纠纷隐患,通过业主微信群、网络平台留言等掌握矛盾纠纷线索,让各类矛盾发现在萌芽、调解在基层。同时,综治中心作为信息流转的“枢纽站”,与公检法司等24个部门建立平行推送和专职联络员机制,固化“市县统筹-综治派单-四步十调-各级反馈”闭环流程,实现案件高效流转。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综治中心进高校、进医院等行业部门,探索综治中心与公安防控中心“两中心”融合运作格局、深化与12345的协同联动,构建覆盖校社、融合警民、贯通线上线下的“多元共治”新格局,持续探寻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优解”,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州注入新动能。(记者 赖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