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晋安:勇做时代弄潮人 聚产兴城筑福地
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站在一个时代的转角上。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序言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写下:“今天,我们是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就应当树立超前意识,敢做时代的弄潮人。”
1996年,福州郊区行政区划调整,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审定区名“晋安”,从此省会福州版图上崛起一座始终勇立潮头的新城。“无愧于青山绿水,造福于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让这片年轻的热土上演从郊到城的蝶变、在现代化国际城市蓝图上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目前,这片土地正阔步迈向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宏伟目标。
福州市文化馆、福州市少儿图书馆、福州市科技馆环晋安湖而立。记者 陈暖 摄
看山水新姿
从棚屋区到人居典范
一条生态绿轴串起北山南湖,晋安湖的柔波上倒映摩天轮的倩影,福州市文化馆、福州市少儿图书馆、福州市科技馆的优美身姿环湖而立,家住附近凤林社区的李大爷最爱到晋安公园遛弯。“这里以前是破破烂烂的棚户区,水体黑臭,一下雨就淹;现在我们就像住在景区里,休闲办事购物,干什么都很方便!”李大爷说。
晋安公园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牛岗山原是一座弃土堆,鹤林生态公园水系整治后,保留了地形植被,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开放式生态驳岸,打造“莫奈花园”式的湿地景观,栽植鸢尾、菖蒲等60余种水生植物;风光优美的晋安湖由人工开挖,库容达151万立方米,将片区排涝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升至近20年一遇。
登北峰南眺,大半个城区掩映在一片青绿中。晋安区以生态立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城与乡双向奔赴,绘就宜居新图景——“四好农村路”打开了“榕城后花园”,全景公路盘活了青山绿水。鼓岭成为福州对外交往名片,鼓山奋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洋、九峰等网红村吸引游客享受美丽山水,品尝“北峰味道”。
进入“后拆迁时代”的晋安区每年投入超百亿元提升城乡品质,省级样板工程考评三年五获全省第一,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居全市前列。2024年全区旅游人数、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二,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反响度”居全省首位。
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州市第七中学。(晋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看福兴样板
从田野走向世界
1990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推动下,鼓山农民成立全省首个民办投资区——福州鼓山福兴投资区。投资区成立一周年,习近平同志专门撰写《从田野走向世界》一文鼓励“这颗从田野上升起的投资区新星”。
三十余年光阴流转,历经数轮腾笼换鸟,这里从服装、鞋帽等低端制造业,向着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都市型工业跃迁,成功入选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正全力推动打造国家“两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产业用地进入存量时代,一场效率革命在开发区打响。全省首个“工业上楼”试点——A2-B光电产业园项目已全面封顶,力争2026年竣工验收。项目创下拿地88天即开工的“晋安速度”,这背后是开发区深入血脉、一以贯之的创业激情。“这里原是低效仓储用地,我们创新‘政府+国企’模式,让厂房从平面到摞起来,将土地容积率从1.7提至3.0,实现土地面积不变、总建筑面积翻番。”福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里将形成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一栋楼即一条链’的独特产业生态!”
改革,从来都是必答题。晋安区大力推进开发区载体更新和园区标准化建设,同时启动园区扩容工作,未来“1+5”扩区成功后,总面积将翻一番,达7.6平方公里!
从连片菜地到彩钢瓦厂房,再到如今的摩天工厂,时光刷新的不仅是天际线,也是城市规划和产城设计理念。晋安正以低效工业用地开发试点为契机,擘画“湖光山色”产业蓝图,构建以都市型、服务型、总部型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集群,久久为功续写“从田野走向世界”崭新篇章。
福兴经济开发区湖塘科创园吸引央企、国企、行业龙头入驻。记者 陈暖 摄
看幸福加码
从爬坡过坎到弯道超车
“朋友的孩子跨区上学,路上要一小时,我们家门口就是好学校。”省人才公寓住户梁文娜很庆幸赶上了晋安教育的好时代,曾经面临撤并的象峰中学经过九年一贯制和集团化改革成功逆袭,学科质检成绩从末流跻身全区前列,片内生从20%飙升至100%,成为五四北片区的教育标杆。
梁文娜的经历,是晋安教育“大交响”中的一段音符。2024年,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福州七中举办,全国百余名代表聆听晋安基础教育“弯道超车”故事——六年,教育底子薄弱的晋安一路爬坡过坎,连获教育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3项国字号荣誉。
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教育只是晋安区推动各项民生事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句句殷切嘱托始终指引着晋安的前进脚步,也推动了每一步前进背后的幸福升级。
那是病有优医的安心:晋安区总医院“一院三区”面积拓展至10万平方米以上,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等高等级医院陆续建成,居民家门口就有好医院。
获评2024年省级完整社区样板工程第一名的凤林社区内,小朋友在嬉戏。记者 陈暖 摄
那是学有优教的舒心:全区近六年(2019年~2024年)投入6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突破62所,“学在晋安”成为新风尚。
那是老有所养的暖心——晋安区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凤林社区、南湖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那是社区融合的同心——全市首个两岸融合示范社区桂溪社区实施台胞安家、安业、安心“三安工程”,制定了全国首个社区志愿服务两岸共通标准,成为“两岸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青山如黛映照奋斗身影,时代浪潮奔涌晋安新声。三十年,广大晋安儿女接续奋斗,将每一个美好的未来变成了精彩的现在。未来,这个“时代弄潮人”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中,继续书写“无愧于青山绿水,造福于父老乡亲”的精彩篇章。(记者 朱榕 通讯员 赵辉 陈雅 黄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