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福州以物业党建联建解锁小区治理密码:邻里“温度”,从这里来

2025-08-25 11:29:17 238757 来源:福州日报

台江区洋中街道在达道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大物业”管理模式。记者 叶诚 摄

小区,是居民安家乐业的家园,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位。在居民结构多元化、群众诉求多样化的当下,如何建设和谐的家园共同体,让小区邻里更和谐、生活更舒心?

福州始终贯彻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为抓手,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空间领域,打造党建引领的多场景、多功能服务空间,更好地提升近邻党建工作成效。

连日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党建如何为小区治理注入温暖底色和坚实力量。

建强堡垒 点燃治理引擎

“小区更明亮了,连蚊虫都少了……”谈起最近的变化,鼓楼区崎上路41号小区居民连连称赞。这一改变,得益于合并型业委会的成立——在社区党委牵头下,该小区与邻近39号小区“抱团”选举,破解了老旧小区规模小、管理难的问题。

龙泉社区工作人员沈华芳回忆道,崎上路41号小区仅有两栋楼,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好了,但是体量太小没有公共收益,物业服务企业不愿接手,组建业委会时连报名人数都凑不够。

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福州市物业党建联建工作实施意见》,并开展住宅小区业委会组建专项行动。鼓楼区迅速行动,联合五凤街道党工委、龙泉社区党委和法律特派员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走访、细致调研。

“我们想,能不能把41号小区与共用一个大门的39号小区‘打包’起来?”沈华芳说,这个合并组建的方案,得到了超过80%业主的表决支持。今年5月中旬,五凤街道首个邻近小区合并型业委会正式成立。

“作为年轻人,希望为家园建设出力,让小区运行更有序。”当选业委会主任的刘时周道出初心。这个党员占比过半的“红色业委会”迅速进入角色,推行“一套班子、统一管理”机制。“两个小区统筹了环境卫生、安保巡逻,如今大事小事都有人管了。”刘时周说。

不仅在鼓楼,全市各地积极推进物业党建联建工作:在仓山区盖山镇江边新苑一区,面对拆迁安置户的疑虑,社区党总支与村党委创新“社区主导+村委助攻”模式,推动首届业委会诞生;在台江区阳光社区,仅半年实现12个小区成立业委会,创新推出“红色业委会”周例会机制,让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定期集中议事成为常态……

福州还明确了物业党建联建“施工图”,健全党建引领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推动制定26个业委会成立流程示范文本,引导业主依法依规参与社区事务决策。

从崎上路的“小合并”到榕城全域的“大格局”,福州以“组织覆盖”夯实“治理根基”,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业委会中,让党建引领成为小区治理最鲜明的底色。

创新机制 小区迎来新生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建强堡垒只是开端。如何更好地赋能,让群众可感可及?答案就是机制创新!福州试点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和丰富党建引领的手段和内涵,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在台江区福澳花园,改造后的小花园焕发勃勃生机,连废旧轮胎和塑料瓶都派上了用场。就在半年多以前,福澳花园还深陷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收费难、服务差的困境。为此,洋中街道在达道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大物业”管理模式,引进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同步接管7个连片老旧小区。

服务由此升维:市容保洁、垃圾分类、市政维护、物业管理等碎片服务被打包,组建“15分钟响应圈”,让居民的求助不再石沉大海。小区内,翻新绿化带、新增智能充电桩、重构小区安防、规划停车位等举措一一落地。

在洋中街道党工委牵头下,“社区党委—大物业党支部—小区党支部”三级红色引擎高效运转。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物业管理服务全流程督导,而且不断拓展“物业+生活”服务链,将缝补、理发、助老、托育等便民服务延伸至居民身边。

数字无声,诉说着民心所向。如今,小区物业费缴交率从57.8%提升到了83.2%,居民不愿缴费、物业服务企业不愿进驻的症结正在解开。

以党建为抓手,创新“大物业”统管方式,在晋安新店社区也有生动实践。

新店社区下辖的8个小区中,有6个是超过20年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长期面临“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治理困境。针对这一难题,新店社区党总支牵头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党建引领把方向、统筹资源破难题,不仅积极吸纳社区居民成为物业服务企业员工,更以党组织为依托,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原本管理混乱的老旧小区焕发活力。

为推进为民服务标准化,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福州市建立物业党建联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19项物业党建联建项目清单,增强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凝聚力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让物业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握指成拳 共治破解难题

基层事务繁杂,唯有凝聚多元共治力量,才能有效提升治理效能。为激发基层活力,福州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创设“爱邻日”、事务听评会、楼栋议事会等多种议事平台,推动每个社区形成有载体、有平台的协商氛围,不断激发社区自治内生动力。

以金山街道傲梅苑小区为例,这个毗邻榕城广场的“明星小区”,历经二十五载风雨,建筑物老化,电梯故障频发。业委会主任林道诚坦言:“维修越来越频繁,成本越来越高,原本带来便利的电梯反而成了治理难题。”

转机出现在2024年底。得知政府推出换电梯补贴政策后,业主们一致同意更换电梯。“换电梯看似是工程项目,实则是基层治理的试金石。”金洲社区党委书记于美玲表示,在“红色业委会”牵头下,居民自发推选出换电梯小组,全程跟进电梯更新工作。

换电梯小组积极与电梯公司沟通,组织实地考察、品牌比价,并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不断优化工程费用、施工时序和临时出行方案。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整个换电梯过程保持公开透明,居民得以深度参与。“新电梯内部更宽敞、运行更平稳,再也没有异响了。”居民们细数新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整个施工过程实现“零投诉”,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民主协商机制。从老旧电梯更换到建设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区,傲梅苑居民踊跃建言,不少“金点子”成功落地,让大家切实享受到“自治自管”成果。

以党建为引擎、以联建为路径,福州基层治理不断释放邻里温度与制度效能。

鼓楼区树兜社区创新推出“幸福里+幸福合伙人”机制,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国企牵头,整合政企社多方资源,构建集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平台。

晋安区象园街道友汇花园在社区党委牵头下,小区党支部组建了由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组成的“书记一盏茶”协商议事平台,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在党员“红管家”带领下,小区将闲置停车位改成了“楼间小歇”休憩点,将废旧仓库翻新成近邻活动室。

党旗飘扬在基层治理一线,多元共治凝聚最大合力。在深化新时代“堡垒工程”进程中,福州各地从“单打独斗”走向“握指成拳”,形成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大联盟,切实将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实绩与民生福祉。(记者 林晗 莫思予)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