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门“治水” 邀市民共商共享
不久前,漳州经历了一场超乎寻常的强降雨,不少市民直呼家门口“被淹了”。暴雨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薄弱环节,我市在迅速部署应急排涝工程的同时,诚邀市民提出宝贵建议,携手共建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记者从漳州市住建部门了解到,7月21日8时至22日8时,主城区部分区域降雨量高达286毫米。受持续强降雨和西溪水位上涨的双重影响,芗城区和龙文区多条市政道路及周边低洼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积水,给市民出行生活带来不便。
面对超常规的暴雨袭击,漳州展现出了强大韧性。然而,暴雨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一些“堵点”和“瓶颈”。
根据市民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与专业人员现场摸排,市住建局对芗城区与龙文区的8个较为严重的积水点位进行了全面“诊断”。包括三湘江流域的西洋坪路(香江国际段)、胜利西路(闽南日报社段),龙奎村,胜利路(市政府—安然桥段);浦头港流域的南坑加油站区域,大通北路与腾飞路交口(宝珠园片区),胜利东路(审计局段)、益民路与胜利东路交口北侧以及天福园小区胜利东路沿线店面,漳华路与元光北路交口西北侧(钱隆首府段);九十九湾流域的龙文北路与九龙大道交口区域。同时将九十九湾流域的三中龙文校区南侧低洼地块作为内涝风险点位进行调研分析。
据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介绍,极端天气冲击的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上限。此次排查发现主要积水原因集中在部分管网老化、排水设施“跟不上”、部分河道受施工或桥梁等因素影响变窄等方面,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这些问题给漳州敲响了城市防洪排涝的警钟。
面对挑战,市住建局积极谋划生成第一批7个具体的应急排涝工程,包括西区排涝泵站和桂林排涝泵站的设备更新、胜利路(市政府—安然桥段)雨水箅子加密、腾飞路排水箱涵工程等,作为2025年度市区排水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子项优先实施,尽快缓解当前积水问题。
同时,谋划4个中远期项目,以雨水管道改造、道路综合改造和分流箱涵工程为主,并加快推进西院湖排涝泵站等4个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超标应急能力。针对龙奎村积水、农友溪和古塘溪过水断面不足、浦口支渠“卡脖子”等问题,市住建局将指导两区政府谋划生成相关工程项目推进解决。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关心和支持。漳州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邀请:如发现身边有长期积水、亟须解决的点位,或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有任何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及时反馈。市住建局将认真梳理、逐一排查,并计划分批进行改造提升,携手市民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让漳州这座城市“呼吸”更加顺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住建局将进一步做好施工预告、优化交通组织等相关措施,尽量降低项目施工对周边商户经营和居民出行的影响,也请市民朋友监督支持。
漳州融媒记者 黄天航 通讯员 罗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