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何以荣膺国际湿地城市?
福州何以荣膺国际湿地城市?
解读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融的“全球样本”
近日,福州获评国际湿地城市。这是一座城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福州成为福建首个获得这一国际名片的城市。目前,全球共认证74个国际湿地城市。
闽江河口湿地。
福州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贡献东方智慧,注重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融。福州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有哪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哪些益处?7月31日,记者在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找到了答案。
一张蓝图绘到底
持续努力获认证
福州2023年正式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
据悉,国际湿地城市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成员国政府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这是全球城市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奖项,规格高、分量重、成色足。其目标是通过地方和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所有湿地,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又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推动。30多年来,福州全市上下牢记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开展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内河水系互联互通、湿地生态空间共建共享,使湿地成为全市生态发展的灵魂。从潮汐滩涂到红树林带,从观鸟天堂到非遗传承,福州持续打造“观山海、探巷陌、品乡愁”的诗意栖居地,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贡献了东方智慧。
目前,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拥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10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率55.33%,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近年来,福州着力打造“海滨城市、山水城市”,成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有力抓手之一。
2024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向《湿地公约》提名福州市参加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湿地保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2025年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福州位列其中;2025年7月23日至7月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福州市被正式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湿地红利释放
百姓乐享福利
多年来,福州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一是居住环境的改善。目前,福州城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121条河道建成开放,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依托数字技术,利用闽江潮汐群闸联动,每日两次将闽江水引入内河,实现了把水引进来、动起来、清起来的目标。在大数据赋能下,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流花溪等河道水质恢复清澈,成为市民休憩、娱乐、健身、游玩的景观河。
二是市民的休闲空间大大增加了。福州通过开展幸福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工作,合并打通西湖湿地公园和左海湿地公园水体,西湖公园的整体面积增加到78公顷,晋安湖片区打造南北长2.3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的海绵生态绿轴;三江口片区形成南江滨生态公园等市民休闲空间。同时,福州还建成1395公里全域绿道网络、1500多个公园,开通5条水上航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进福山、登福道、观福水、览福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景”成为现实。
三是丰富了科普资源。目前,福州建立了福州规划馆、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三江口植物园、海洋博物馆等多处湿地类型宣教场馆,同时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城市公园建立200余处科普基地,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特别是“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学生、游客、科研人员和生态爱好者参与。
此外,滨海湿地还成就了福州的生态产业。据介绍,福州渔业产值连续30年稳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重要湿地开展退养还湿并安置就业,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养殖农户提供湿地专职管护员、协管员等岗位,有力实现生态补偿带动。
开展系列行动
确保续期认证
为了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接下来,福州将通过多方面举措,推进全市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打造湿地资源管理“一张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湿地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启动新一轮市、县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科学规划为指引,有序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保障闽江流域国控断面Ⅱ类水质比例达到90%以上,干流达到100%,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构建全域覆盖、系统完善的湿地保护格局。
统筹海岸带治理,分阶段推进美丽海湾创建工作,计划建成并巩固提升国家级美丽海湾不少于2处、省级美丽海湾不少于4处。
合理发展生态旅游、科普研学等产业,打造内河游线及“诗画闽江”等福文化品牌。
探索蓝碳交易机制,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拓展福马湿地保护交流平台,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下一步,福州还将出台《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方案》(2025年—2031年),切实将国际湿地城市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图”,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后半篇”文章,高质量通过2031年湿地城市续期认证。(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