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福州荣获“国际湿地城市” 多举措推进湿地保护迈向新高度

2025-08-01 10:17:06 来源:海峡网

海峡网讯(记者 肖舒)7月31日下午,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湿地保护有关情况。

据介绍,今年7月23日至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福州市被正式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中国9座新入选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目前,全球共认证74个国际湿地城市。

新闻发布会现场。

创新湿地治理体系,打造诗意栖居地

福州市以“制度为基、科技赋能、文脉传承”,创新湿地治理体系,实现生态修复与文化保育的有机统一。从潮汐滩涂到红树林带,从观鸟天堂到非遗传承,持续打造“观山海、探巷陌、品乡愁”的诗意栖居地,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贡献了东方智慧。

截至目前,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拥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福建闽江河口国际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含漳港西施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福清湾、兴化湾、塔礁洲湿地公园、连江山仔水库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10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率55.33%,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聚集“五个坚持”,推进福州湿地保护实践

坚持立法先行。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今年7月起,新修订的《福州市湿地保护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更加突出本地特色,根据滨海、河湖等不同湿地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措施。目前,全市已出台16部湿地保护相关管理办法。

坚持智慧化建设。全面推动“治水”向“智水”转变,构建“两中心、一张图、两平台”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资源管护总体架构。建成市级指挥中心、水工程调度中心,中心平台具有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水政执法、河湖长制等4个数字化场景,“可视、可感、可知”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利应用局面正逐步形成。

坚持陆海统筹。坚持“陆海统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规划策略,制定“一带两溪多流域”规划格局,构建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水系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的四层生态保障体系。提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两年31867亩互花米草除治总任务,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保护建设优秀案例”,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和(红树林)生态修复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罗源北山红树林湿地海岸公园生态建设成效得到国家层面推广。

坚持多方联动。2017年,福州市率先建立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18年,福州市开全省先河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落实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指挥长的河(湖)长制、林长制;形成了多级多部门联合调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的保护管理体系。

坚持文化传承。建立福州规划馆、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三江口植物园、海洋博物馆等多处湿地类型宣教场馆,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城市公园建立200余处科普基地,并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科普宣教活动。将每年四月最后一周作为湿地保护宣传周,联合林长、河长、公检法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普法、生态巡护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福州将以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严格湿地保护执法,加强分级分类管控,构建智慧监测体系,启动新一轮市、县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将出台《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方案》(2025年-2031年),切实将国际湿地城市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图”,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后半篇”文章,高质量通过2031年湿地城市续期认证,推动福州生态保护常态化向好。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