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湿地保护“进阶计划”稳步推进
福州又多一项世界级荣誉!24日,在津巴布韦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福州、崇明、大理、杭州、九江、拉萨、苏州、温州、岳阳等中国9地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此次福州光荣上榜,且是福建省首个入选城市,优势在哪?福州现有湿地19.42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5.14%,湿地保护率55.33%,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全市拥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10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湿地保护格局。
不论是资源保护还是建设成效,福州都交出了湿地保护的亮眼“成绩单”,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就是最大的认可。新起点新征程,湿地保护只会更加严格。
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福州市湿地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在福州,滨海湿地、河湖湿地、城市湿地、红树林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5种不同类型的湿地均有了相应的保护举措,与其他15部地方性法规一道,筑牢湿地保护与发展的法治基础。
遵循国际认证中“持续改进”的核心要求,福州正稳步推进湿地保护“进阶计划”——抓紧起草《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方案(2025年—2031年)》,切实将国际湿地城市更加美好的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图”。
据了解,福州计划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完善湿地资源数据,夯实湿地保护基础;持续提升城市湿地公园品质,探索建立市级、县级湿地公园,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宣教设施和能力建设;拓展湿地生态科普惠民功能,依托湿地资源,科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和科普研学;拓展湿地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建立海洋蓝碳交易机制等。
眼下,更多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故事正在发生。福州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到连江县四姆屿“中华凤头燕鸥保育项目”中,前期登岛改造生态环境,布设假鸟、播放鸟鸣声,并且日复一日地通过视频探头关注中华凤头燕鸥最新繁育情况。
“湿地保护,道阻且长。”福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持续巩固福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成果,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优质湿地生态产品,强化湿地品牌效应,加力建设好国际湿地城市,高质量通过2031年国际湿地城市续期认证,推动生态保护常态化向好。(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徐明锋 沈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