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青山之间建起“绿色银行”——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的福州实践

2025-07-09 10:01:41 来源:福州日报

在林业金融领域,一直存在“两头难”问题:一头是林农和林企缺资金、融资难,持续发展受到掣肘;另一头,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

如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怎样让森林成为真正的“钱库”?近日,记者走访了闽清多地,解码福州市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闽清在全市率先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福林票”。记者 池远 摄

破冰:

“国字号”项目落地

撬动资金链

闽清山多树多,全县林地面积174.1万亩,森林覆盖率69.92%。生态好是好,但焦虑也不少:守着这些“不动产”,怎样促发展?

张晖是闽清县林业局局长,早些年最深切的感受,莫过于“被动”二字。作为经济链条上的弱势产业,林业的融资总是困难重重。简而言之:要钱,钱没有;要地,地难收。

2022年,契机悄然而至。福州处于国内重点建设区域,将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保障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张晖意识到,这将是掌握主动权的绝佳机会,有望扭转被动局面。

国储林项目,本意在于营林造林,储备林木资源。福州看得更深远——项目背后藏着另一条发展暗线,可以引导林业大县借助统一收储林地的契机,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极大限度撬动人、地、钱等要素。“这样一来,地方发展的底气就大不一样了。”张晖说。

当时,闽清启动建设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面积约为30万亩,通过该项目获得农行授信8亿元,贷款期限30年。对于钱的用途,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达成一致意见:80%的资金用于林木收储、林地流转、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等,剩下20%的资金可用于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很快,市县两级林业系统干部迅速行动,挨个进乡镇、进村庄宣传动员。短短两年多时间,收储环节到了第七批次,累计流转林地面积近五万亩,现已覆盖闽清十余个乡镇。

不少村集体和村民靠着山林赚到了钱。数据是最直观的佐证:目前,闽清全县林农获得一次性林木增收约6893万元,村集体获得一次性林木增收约1545万元。“原本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变现的山林,如今马上产生了收益。”当地村民感慨地说。

依靠青山能够迅速“提现”,折射出闽清县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集中统一收储林木,将碎片化资源变成规模化优势,既补齐了低效发展的短板,又为社会资本进驻青山提供了跳板。

“类似的投资与授信,目前在福州越来越多了。”福州市林业局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处处长李昌龙介绍,截至目前,福州农信系统林业金融累计授信达到30亿元,“广袤青山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突围:

创新开发林票

让村民变股民

面对这个“绿色银行”,如何有效地存取与开发?

今年4月,闽清在全市率先推出“福林票”,将林农和村集体在青山中的股权价值进行量化。首批发放的“福林票”共计14张,总发行金额为700万元。

根据市林业局出台的《福州市林票改革实施方案》,闽清因地制宜地丰富了“福林票”品类,包括合作经营林下经济、经营用材林、经营油茶、经营竹林、发展花卉、开发林业碳汇等六大类。

“‘福林票’让林农提高了林业经营效益,它还可以流转、质押,能让相关林农获得更多分红。”拿到编号为“闽清县000007”的“福林票”,省璜镇下坂村党支部书记范其进有了新计划,将重点合作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一种发展新范式显现轮廓,也就是由县级国企与村集体、其他企业或个人开展“林业+产品”合作经营,然后折资量化,向村集体、其他企业或个人制发股权收益凭证。这既是投资方式,也是互利共赢的机遇,企业需要什么,当地就以适配形式入股。

同时,在市林业局指导下,闽清还探索开发了林业碳票,上线“梅邑碳票”线上交易平台,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和森林碳汇增量。

“福林票”也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多金融活水。福州不仅推动“福林票”作为质押物,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还开发了“碳汇贷”“林票贷”等林业金融产品。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了“邮林贷”“福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发放贷款32.88亿元,服务林农5296户。

开拓:

建设标准地

筑好巢引凤来

发展机遇来了,一系列林业新项目新产业陆续进场。

没有太多犹豫,福建多芬名仕花田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昕迅速拍板,将文心兰的新一轮规模扩张寄托在即将建设的闽清基地中。

文心兰小巧艳丽,成了近几年花卉市场上的“新宠”,其国内产量接连翻番,但还是供不应求。余昕的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文心兰生产企业之一,现有的450亩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福州、宁德和南平,年产花卉盆栽450万盆,切花数量达到1300万。

“福州拥有大市场,但是目前基地面积太小,无法供应更多花卉产品,实在可惜。”当得知闽清能够整出大片新地块,余昕格外振奋:“这次计划建设超300亩的大棚智慧温控基地,最迟明年春节前后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

依托国储林项目,闽清正在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本。今年以来,闽清还成功引进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及加工的企业,比如福州市城投园林集团、林下经济种植企业金盛源农林等,并将闽清县白洋苗圃列入省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力促林业三产融合发展。

曾经的畅想,开始照进现实:林企也能“拎包入住”,道路、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将得到保障。此外,闽清计划建设一系列标准地,打造珍贵树种培育、林下经济、花化彩化、丰产竹林等示范片区。

闽清林业的蝶变,是福州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如今,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福州越来越多林业村巧妙地回应“林改四问”,持续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记者 蓝瑜萍 谢星星 通讯员 徐明锋)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