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泉州市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公布
昨日,泉州市教育局印发《2025年泉州市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5月26日至29日,民办初中提前批和第一批招生网上报名,各县(市、区)陆续启动公办初中学校报名工作;8月25日前,全市公民办初中学校通过全市统一的均衡编班软件完成初一新生编班工作。
泉州将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各类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验项目以及外语、体育、艺术等特定类型招生全面实行市级审查、省级审核制度,从严控制学校数量、招生规模、招生范围。市、县不得自行批准学校开展特定类型招生。外语、体育、艺术类项目可以在小升初招生中开展语言、体育、艺术方面的兴趣潜质素养考察,不能开展其他文化科目测试。青少年足球、篮球、排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招生。
今年泉州小升初招生方案出台
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维护合法入学权益
不得以分层走班为名设快慢班
昨日,泉州市教育局印发了《2025年泉州市初中招生入学工作方案》。今年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内容包括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权利、落实初中招生入学工作要求、营造依法规范阳光招生环境等三个部分,以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切实维护适龄儿童少年合法入学权益为原则,依法实施初中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初中教育。
确定公办民办 初中招生计划
2025年市直学校初中招生入学工作纳入所在的区教育局统筹管理,具体招生方案由所在区教育局制定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同意后公布实施。今年,泉州第一中学(学府校区)、泉州市培元中学、泉州第五中学(桂坛校区)面向鲤城区计划招收分别为600人、600人、1300人;泉州第五中学(桂坛校区)面向丰泽区计划招收100人;泉州第五中学(城东校区)计划招收300人;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计划招收800人;华侨大学附属中学计划招收45人。
2025年泉州民办初中下达招生数10930人。其中泉州外国语学校计划招收628人、泉州现代中学计划招收370人、泉州科技中学计划招收450人,第一批优先招收鲤城区学生,招生计划未完成的第二批面向部分外县(市、区)招生;泉州实验中学鲤城附属学校计划招收400人,面向鲤城区招生;泉州实验中学(圣湖校区)计划招收620人、泉州实验中学(滨江校区)计划招收390人、泉州市剑影实验学校计划招收120人、泉州市丰泽圆梦圆实验中学计划招收300人、泉州市丰泽刺桐中学计划招收200人、泉州市丰泽区北附中学计划招收300人,均面向丰泽区招生;泉州市洛江区南少林实验学校计划招收80人、泉州市洛江区外国语学校计划招收480人、仰恩大学附属中学计划招收50人,第一批均优先招收洛江区学生,招生计划未完成的第二批面向部分外县(市、区)招生。
公办民办同步招生 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今年公办初中继续实行单校划片对口直升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初中学校同步报名招生。全市民办初中学校各批次招生均须在泉州市义务教育招生信息管理平台上实行统一网上报名,继续统一由泉州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全市民办初中学校招生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当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没有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学校一次性全部录取;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派位过程全程接受监督,邀请公证处、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新闻媒体参加,派位结果实时向社会公开。
泉州继续统筹调控民办义务教育招生规模,确保各县(市、区)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原则上不超过去年。要求各民办初中不得在未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前提下,私自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招生简章和宣传。
随迁子女平等升学入学 适龄残疾孩子分类安置
今年泉州继续坚持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升学入学,在初中入学上,认真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推进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方式入学就读;在就读过程中,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在初一入学时都是统一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均衡编班,统一管理,平等对待。在中考中招上,非泉州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泉州学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可以在现学籍就读学校报名参加中考中招,并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时与泉州户籍的考生一视同仁。
泉州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做好“一人一案”教育安置工作。坚持分类安置,经评估认定为适宜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安排到普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普通学校就读;对认定为不适宜接受普通教育且能到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应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学校提供送教上门等服务。要建立本地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台账,健全与公安、检察、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制度,加强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优先保障寄宿、交通、营养需求,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贯制毕业生优先直升 民办初中学校分批招生
民办九年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毕业生原则上应按学生或家长意愿优先直升本校初中部。未实施一贯制办学的民办学校,目前在读学生当年小学入学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当时已向家长承诺可按一定比例直升本校初中部的,相应年级可按相应比例校内直升,但必须按照上述一贯制学校的招生录取办法并纳入提前批。从2020年秋季起,未实施一贯制办学的民办初中学校申请一贯制办学的,应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从批准当年招收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一贯制学校的招生录取办法,并应在小学招生报名时向家长公布。
今年泉州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录取具体步骤为:
提前批: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面向其小学部招生。
第一批:民办初中学校面向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招生。
第二批:泉州市市级及以上审批的民办初中学校,若在第一批结束后仍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可在经批准的第二批招生范围内进行补招。补招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招生方式和程序实施。
已在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被民办初中学校录取的学生不再安排其他公办、民办学校录取。未被民办初中学校录取的学生转入参与对口直升或随机派位招生的公办初中学校招生,或者由生源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当地相关招生政策规定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学校就读。
稳妥推进初中分层走班 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
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出发点在于因材施教,需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辅导,涉及教学内容的分层处理、学生的分层安排及动态调整、分层学科教师的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进、分层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因此,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应稳妥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初中学校探索开展基础性课程(主要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选择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但分层走班教学应以行政班为基础,不得以此为名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不得在初一上学期结束之前进行,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方案需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今年泉州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各类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验项目以及外语、体育、艺术等特定类型招生全面实行市级审查、省级审核制度,从严控制学校数量、招生规模、招生范围。市、县不得自行批准学校开展特定类型招生。外语、体育、艺术类项目可以在小升初招生中开展语言、体育艺术方面的兴趣潜质素养考察,不能开展其他文化科目测试。青少年足球、篮球、排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招生。(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陈森森 通讯员陈伟南 张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