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左海会客厅|8位院士专家共话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04-30 10:27:56 来源:福州日报

智汇榕城涌“新”潮

8位院士专家共话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本期嘉宾

童庆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陈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林惠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邓中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始人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郭仁忠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

当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时,数字经济有怎样的发展趋势?28日晚,作为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特色活动之一,院士专家行(论坛)在榕举办。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8位院士专家登台展开高端对话,共同探讨数字经济的演变趋势、发展方向、融合路径。

院士专家共话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记者 陈暖 摄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为中国的AI产业注入澎湃动力。大模型凭借卓越的数字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正逐步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如何进一步发展?DeepSeek的“爆红”,对各行各业有怎样的启示?

“AI大模型在遥感技术领域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为地球观测和资源管理提供了新工具。”童庆禧说,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应该注意如算力、通信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没有高水平发展的网络,AI实际上很难起到作用。”

“在对大模型进行攻关的同时,还要集中精力突破精准专业小模型。”吴志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AI训练师、AI营养师等新职业将应运而生,他们将用最精良的内容“喂”送自己的模型训练,让算力更精准。

“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陈军说,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专业智能和机器智能结合起来,打造一系列垂直领域的专业大模型。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

院士专家共话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暖 摄

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在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涌现出许多新产业、新模式,有力推动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跟产业创新结合的密集程度,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林惠民认为,在应用型创新领域,企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许多企业的创新甚至走在了高校科研创新的前面。

邓中翰说,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科技创新离不开跟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我们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正在建设统一大市场。这个市场形成产业的促进,从而再推动科技的促进,数字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巨大舞台,也有着巨大的动能。”

“产业发展要技术支撑,技术成果出来要落地应用。”在郭仁忠看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相当于供给侧关系。让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能够“短兵相接”,政府可引导、鼓励产学研融合,全方位重构生态。

搭建服务平台

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当前,福建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人才支撑。论坛上,院士专家们也结合各自优势,为福建发展把脉问诊、献策献力。

“福建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院士专家们建议,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积极搭建更有竞争力的服务平台,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周成虎建议,福州要通过产业带动、金融搭台、政府助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要用好数字峰会这个平台,团结全国的力量,率先在AI应用、行业应用等方面探索新路,给全国带来经验,带来启示。”刘韵洁说。(记者 林晗)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