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厦门最强应急管理阵容这样炼成

2024-03-25 13:53:1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最强应急管理阵容这样炼成

市应急管理局实现18项职责“化学融合”,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

2019年3月31日,和着春天的步伐,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

五年初心不改,攻坚克难防风险;五年笃行不怠,竭诚为民保平安。

台风暴雨袭来,勇往直前,冲在最前方;突发事故面前,逆行而上,为生命奔跑。哪里有灾害,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应急队伍。他们用热血、忠诚、奉献,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五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遵循,当好党和人民安全的“守夜人”,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厦门智慧、厦门方案。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为您讲述市应急管理局五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创新、担当与作为。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陈月雅)2019年3月31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厦门应急管理工作由此迈出历史性步伐,掀开全新发展篇章。

这个全新的部门,如何实现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的深度演变,建立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

挑战,摆在了应急管理人的面前。答时代之问、应发展之需、行民之所盼,五年1800多个日夜,应急管理人以“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扎实推进改革整合工作,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应急管理新路径鲜明清晰。

勇担新使命

应急力量的集中、统一和整合,是时代大势所趋、城市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海陆空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群众对安全感的期待日益增长,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之城,迫切需要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有更为科学、更为现代、更为精细的应急处置手段和方式。

组建市应急管理局,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厦门应对复杂安全风险挑战、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

这个全新的部门被赋予重要使命——既是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牵头部门,也是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

责任重大、时不我待。职能整合、责任整合、队伍整合、资源整合……厦门应急管理历史上涉及部门最多、难度最大的改革整合拉开大幕。

打开新局面

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也不是“加强版”或“扩大版”,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

8个部门18项职责、6个议事指挥、协调机构,改革整合涉及部门之多、难度之大,由此可见。

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在成立后一年,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职能整合基本到位,厦门迎来了史上最强应急管理阵容——市应急管理局顺利整合安监、应急、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震等相关部门职责,并以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五个议事协调机构为主要工作机制和平台,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三大板块工作职责落实。

“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兰贵兴用这个比喻形容应急管理体制的变化。

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五个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职能,调度指挥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防、抗、救”工作;积极引入企业、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通过体制优化,初步解决以往的应急力量“条块分隔”、应急管理“九龙治水”、资源调配“各管一摊”问题,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框架。

在改革整合的同时,海陆空立体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构建。

引入省森林消防总队厦门市驻防分队,填补厦门森林消防领域无“国家队”的空白;在央企安能集团厦门分公司挂牌成立厦门市应急救援机动支队,提升洪涝、台风、破坏性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专业救援能力;依托东二飞组建厦门市空中救援中心,迅速响应水上搜寻救助、空中灭火救援等任务……目前,厦门共有5支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0类508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6支社会救援力量,救援人员1.3万余人。

兰贵兴说:“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五年来,职能整合、逐步优化,队伍融合、凝心聚力,资源聚合、优势叠加,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愈发凸显,初步形成‘大安全、大应急’的新格局,城市安全发展更有保障。”

运用新理念

应急管理部门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常年受台风、暴雨袭击,森林覆盖率高,灾害风险形势复杂严峻。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涌现。如果防范不力,群众生命财产将面临重大损失。

靠老经验、老办法、老思路,很难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必须运用新理念、新手段、新举措。

危险化学品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领域。推进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非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视频、传感等监测预警数据全面接入;制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禁限控”目录……多管齐下,厦门建立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执法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全链条安全监管模式。

剧本杀、密室逃脱、民宿……这些新业态,谁来监管?市应急管理局逐项梳理出台文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谁靠近谁负责”的原则,对19类60项新兴行业及交叉领域的监管职责进行了明确,进一步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和死角。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明晰各级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近两年就制定了25份制度机制性文件。

陆续推动实施中心城区化工企业搬迁、餐饮场所禁用非法醇基燃料、非煤矿山“清零”……五年来,市应急管理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打出一系列安全生产组合拳。“通过构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城市安全风险隐患防控治理、开展城市安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形成了强大合力,一批事故风险隐患得到消除。”市应急管理局原党委委员、原副局长郑宝华介绍。

五年来,厦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厦门,以安全生产之“稳”,促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进”,护千家万户之“福”。

展现新优势

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是对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效能的直接考验,也是应急管理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2020年,面对近海生成、迅速登陆的第6号台风“米克拉”和来势迅猛、成灾极快的“9·7暴雨”,应急管理人快速精准响应、应对有力有序,在最短时间内打赢防汛抗台这场硬仗。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应急管理人尽锐出战、昼夜不休,以超过防抗“莫兰蒂”台风的工作标准周密安排,充分发挥市应急指挥中心防汛应急指挥平台作用,统筹集结救援力量约3.15万人进入战位,应转尽转危险区域人员9.45万人次,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的工作目标。

“向科技要战斗力。”市应急管理局原党委委员、原副局长欧卫国说,市应急管理局建成了厦门市应急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测台风、暴雨、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动态,建立了统一高效、反应灵活的应急指挥体系。与此同时,应急管理系统实行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常态值守,建立了最小出动单元和机动备勤力量,完善了工贸、危险化学品、森林火灾、防汛防台、地震等灾害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抢险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基层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厦门市应急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汪清波注意到,市应急管理局正下大力气,着力打造基层“第一道防线”,包括制定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指引,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指导基层开展应急管理机构队伍、工作机制、装备物资等要素建设等,在他看来,“基层基础的夯实,有利于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基石”。

五年来,应急管理系统有效防御“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对厦门造成较大风雨影响的台风和54次暴雨过程,启动应急响应60次,转移群众23.9万余人次……数据背后,意味着一个个家庭被护佑,一个个生命免受无妄之灾,这是应急管理人五年风雨兼程、攻坚克难交出的答卷,也是新体制新机制新队伍展现出的新优势。

面对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提高城市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应急管理人将枕戈待旦、砥砺前行,坚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数据

厦门目前有5支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0类508支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6支社会救援力量,救援人员1.3万余人

实行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常态值守

厦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有效防御“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对厦门造成较大风雨影响的台风和54次暴雨过程;启动应急响应60次;转移群众23.9万余人次

声音

坚守城市安全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兰贵兴:

五年来,我们聚焦城市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注重发挥党委政府、行业部门、社会力量和全体市民群众的力量,强化监管和优化服务并重,防控风险与提升基础并举,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厦门实施意见,建立每月安全风险综合研判、生产安全事故全国全省一盘棋响应、事故复盘评估等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构建了安全生产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我们以守护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责任,率先在全国推行全员覆盖的巨灾保险,在基层社区推进防灾减灾项目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社区、校园的地震预警系统,改造提升全市82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717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满足了临灾避险的安全需求,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更有底气。

我们坚守“应急铁军”的政治定位,打造了以5支国家队为主力军、10类508支行业专业队伍为骨干,16支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力量的海陆空应急救援力量架构,每年针对城市重点风险课题开展综合演练,在重点时段调度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物资加强安全保障,时刻做好了处置突发事件、守护城市安全的准备。

当前极端天气事件多发、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涌现,应急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固本强基、蓄势赋能,继续坚守城市安全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