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守护绿水青山,绿色金融如何发力?

2020-06-24 13:59: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守护绿水青山,绿色金融如何发力?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近年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日前,记者在云南、贵州多地调研发现,绿色金融助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开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当地打造新的项目运营模式。

苍山脚下,碧波荡漾,山泉经河道汇入洱海。在今日这人间美景的背后,洱海生态曾持续承压:上游冲刷严重,下游入湖口湿地缺失、水生态遭到破坏。

2017年5月,由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洱海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公司党委书记杨方介绍,工程实施后,洱海每年能获得1亿立方米的优质山泉水补给。

在昆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也曾面临水体恶化的严峻形势,整体水质一度跌至劣Ⅴ类,需要通过环湖截污、水体置换、湿地建设等方式治理。

作为大型治污工程,滇池、洱海治理项目一度面临数十亿元的资金缺口,亟需金融支持。

“实施滇池洱海治理,对守护云南一方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副行长彭疆说。

2008年,兴业银行成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开始依据赤道原则开展部分业务,即在进行贷款融资等项目时,会考虑社会效益、环境风险等。

为践行绿色金融,兴业银行对滇池治理项目综合授信额度达80亿元,对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授信35亿元。

绿色金融带来的“源头活水”,有力支撑了滇池、洱海的治理。滇池摘掉了劣Ⅴ类帽子,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保持Ⅳ类水质。洱海入湖河道建设也已全部完成,如今河道里蓝藻少了,水质清了,前来提水的居民也多了起来。

绿色金融,是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领域,对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统称。近年来,随着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拓宽了,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项目风险。

绿色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有效尝试。“由于部分绿色金融项目资金期限长,对资金价格较为敏感,实践中往往采用PPP模式。”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表示。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该市六枝特区的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现有收运处置设施已无法满足需求。基于此,六枝特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由政府方和项目中标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30%,剩余部分主要来自兴业银行提供的1.74亿元、15年期限授信支持,目前1.25亿元贷款已发放并使用。

社会资本方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固废事业部总经理周挺进介绍,项目建成后,在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同时,能够为当地上百人解决就业问题,焚烧产生的热能还可用于发电,年发电量超6000万度,每年可向电网供电近5000万度。

“PPP模式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同时,能够将项目交给更有经验的企业来运营。”贵州省天柱县明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付还海说。

近年来,作为天柱县主要河流的鉴江,存在着河道堵塞、水质污染、驳岸冲刷等问题。为此,龙元建设集团与天柱县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明柱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依托兴业银行贵阳分行提供的11.7亿元授信,开展天柱县鉴江小流域治理项目。

与一般的污水治理项目不同,这一项目还在当地打造了包括商业街、漂流娱乐、文创中心等在内的“三十里水景民族风情文化长廊”。“很多PPP项目是纯公益的,收益较少。我们的项目建成后则重在运营,在改善当地水环境的同时,将丰富天柱县的旅游资源。”付还海说。

据了解,矿产曾是天柱县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资源接近枯竭。文化长廊的打造将有助于改变天柱县经济发展模式,拉动当地商业、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