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号 |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张强:创世界名牌 铸百年通光

2020-08-19 10:37:0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人物名片:张强,通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改革开放40年南通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等

历时29年,通光集团从当初只有两三人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人的上市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服务于通信、电力、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1991年,时任江苏省海门县新余乡工业公司会计的张强在组织安排下到海门县铝箔复合材料厂担任厂长。看似令人眼羡的“一把手”,面临的却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的局面。面对这一困境,张强从认真做市场调研着手,向新余水泥制品厂借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创业。

创业之初,去浙江萧山买箔膜试车,为节省费用,张强把材料从萧山的工厂扛到去上海的火车上,到达上海后再把材料扛上公共汽车。当晚,他和同事一起把材料扛到十六铺码头,乘半夜12点的船第二天才回到海门。

1992年1月6日,铝箔复合材料厂生产出了第一块测试合格的铝箔复合带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江苏省内空白,赢利50余万元,不仅收回了投资,还开发出钢塑复合带,成为全国最早生产钢塑复合带的两家厂家之一。

张强说,开发第一个产品时太难了,做一个全新的产品,还是有一点怕的。但是,犹豫仅仅是一瞬间。“光做一个产品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看中光纤光缆良好的发展前景,1992年下半年,张强下决心上光缆,投入200万元,建成当时全国投资最少、最简单的一个光缆厂。

1993年初,海门市光缆厂正式投产。从此,企业走上了“科技创新,品牌发展”之路。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体改委批准成立江苏通光集团,1996年5月该公司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从最早的钢带铝带到光缆,再到全系列的光缆、特种线缆,创新始终支撑通光29年的发展。”张强如是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生产力,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引进,二是培养。”张强说,“目前冲在企业发展一线的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子弟兵,有专家、老师做坚强后盾,使得他们得心应手。”

与此同时,通光还与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比如中科院、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组建了研究中心,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立体式新产品开发的系统。

目前,通光旗下汇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其中有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多位在国内光缆、电缆、通信行业中都具有影响力。通光还参与了50多项国际及国家各类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获国家授权专利近200件,公司先后获评“中国民企500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光集团2000多名员工中,有研发人员100多人,公司平均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3%至5%。

打造领跑行业的百年老店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张强始终以“创世界名牌、铸百年通光、做线缆行业的领跑者”的企业愿景为动力,带领全体通光人发扬“精诚拼搏、创新争雄”的企业精神,秉承“精、细、快”的工作作风,专注专业深耕实业。

在张强看来,中国是线缆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许多高尖端的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成本高不说,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中。2001年、2002年时电力特种光缆都是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的,当时价格达到每公里七八万元,造成无法大规模建设应用,国内能够自主研发特种光缆后,把价格降低到了每公里2万元以下。

“如何将中国的线缆立足于世界强国,是我们企业的责任。”张强说。通光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创新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攻关项目,实施的“航空航天用复合绝缘电线电缆”入选“国家火炬计划产业示范项目”,并配套用于国家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等系列重点工程,电力特种光缆和输电线缆应用于国内多个重点工程,生产了第一根100公里的海底光缆……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既然要做一个百年老店,肯定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张强认为,正是这股内生动力,促使通光不断向前。

+1
您的观点仅代表您本人,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登录并发表
所有评论
海峡城市网 hxcsw.com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闽ICP备15016526号-2 联系邮箱:1102859911@qq.com 联系电话:400 186 0591
免责声明:海峡城市网不承担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请与内容提供商联系。